就在昨天 美国传来消息! 2025年11月16日,美国政府道德办公室披露一份财务报告,从8月底到10月初,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美国总统特朗普进行了超过175笔交易,购入了至少8200万美元的公司债券和市政债券。 这组数字乍一看只是金融交易记录,细品却满是诡异。按披露文件的区间上限算,这些债券总价值能冲到3.37亿美元,平均每天要完成5笔以上交易,这哪里是总统该有的操作密度,分明是把白宫当成了私人交易室。 最让人起疑的是投资标的和政策的“精准绑定”。美国政府刚按他的指示收购英特尔股份,他转头就买入该公司债券;自己推动金融监管放松,高盛、摩根大通的债券就出现在他的投资列表里。这种“政策刚落地,收益就到账”的节奏,普通投资者想都不敢想。 更讽刺的是他一边骂街一边赚钱的操作。嘴上把芝加哥、纽约贬得一文不值,说费城“罪案高发”,暗地里却重仓这些城市的市政债券,把学校、医院、机场的基建项目当成摇钱树。前脚质疑气候变化,后脚就偷偷买入环保债券,两面派做得如此坦荡也是少见。 白宫一直辩解这些投资由第三方管理,可明眼人都清楚这就是自欺欺人。我见过不少企业高管避嫌都要主动隔离信息,特朗普作为政策制定者,手里握的是行业兴衰的“内幕消息”,就算不直接干预,第三方也能顺着政策风向精准布局,这本身就是最大的不公。 要知道自1978年《政府道德法》实施以来,历任总统都懂设盲目信托避嫌。里根十年不干预资产操作,克林顿变现全部股票,小布什主动回避相关政策决策,唯有特朗普打破惯例,把资产交给儿子管理,收益还全流回自己口袋。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这么干了。今年1月就职到8月,他就完成了近700笔交易,买债券花了超1亿美元。更罕见的是,他不仅买债券,还自己发行1.75亿美元个人债券,既当投资者又当借款人,把权力和金融玩得团团转。 最让人无奈的是美国的监管漏洞。《政府道德法》只要求披露却不强制剥离资产,《股票法》最高200美元的罚款,对身家几十亿的特朗普来说,连挠痒都不够。这种“只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制度,根本拦不住权力寻租。 短短几年间,特朗普的净资产从21亿美元翻到50多亿,总统职位俨然成了他的财富加速器。在他眼里,所谓的公共服务可能只是幌子,把权力转化为财富才是真正的核心目标。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