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可能会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倒霉的总统,不是因为他做错了什么,也不是因为他没本事

红楼背疏影 2025-11-25 17:28:32

特朗普可能会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倒霉的总统,不是因为他做错了什么,也不是因为他没本事,而是他偏偏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当上了美国总统。特朗普还以为只要自己愿意折腾,美国就还会像以前那样呼风唤雨,谁想到世界早就换了个玩法,连他自己都赶不上这个变化。 特朗普在密歇根州造势时遭遇现场抗议,汽车工人的质疑声盖过支持声。他2016年以“制造业回流”为竞选口号当选,2025年再度参选时,该州汽车工厂失业率较其首次上任前上升2个百分点。并非他缺乏行动,而是全球格局已不再是“美国主导、各国跟随”的模式。 其引以为傲的“贸易战”策略未达预期,2018年对中国加征3000亿美元关税时,他宣称将迫使中国妥协,2025年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从3750亿美元升至4120亿美元。 密歇根州汽车零件进口成本上涨40%,当地三家大型零部件厂商于2024年倒闭,显现出贸易政策产生的负面效应。 他试图通过“退群”强化美国主导地位,却导致其留下的合作空间被其他国家填补。 退出《巴黎协定》后,中国与欧盟主导的“碳关税同盟”于2025年生效,美国输欧钢铁产品需缴纳15%碳税,年损失近200亿美元;退出伊核协议后,伊朗与中国签署25年合作协议,美国石油企业难以进入伊朗市场。 军事威慑行动成效有限,2021年美军撤离阿富汗时遗留大量装备,2025年五角大楼审计报告显示,这些装备价值约70亿美元,相当于3个装甲师的装备规模。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推动四年的“重建美军”计划成效不佳,2025年F-35战机妥善率仅62%,而中国歼-20妥善率达91%,美军实际威慑能力受限。 特朗普的核心误判在于对盟友关系的认知,认为盟友会保持绝对服从。2025年德国总理朔尔茨公开表示“欧洲安全需自主保障”,将国防预算中“驻德美军分摊费”削减30%,同时与法国推进“欧洲联合坦克计划”; 日本以其“要求盟友增军费”的倡议为契机,2025年防卫预算增至7.8万亿日元,突破GDP的2%,未增加对美军的经费投入,反而加速构建自主导弹防御体系。 1980年代里根推行“星球大战”计划,苏联只能被动应对,最终陷入困境;特朗普推行“印太战略”试图围堵中国,中国却凭借5G、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优势形成突破,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占比达62%,美国福特、通用的市场份额被压缩至18%。 美国曾以技术霸权压制对手,如今中国以产业实力实现破局,全球竞争逻辑已改变。 美国内部结构性问题让其难以有效应对。2025年密歇根州汽车工人罢工持续11周,工人核心诉求为薪资提升——即便工厂未外迁,企业利润向股东倾斜,普通员工收入未同步增长。 更严峻的是,两党将其视为政策失误的责任方,民主党控制的众议院成立专项调查委员会,将2024年通胀上行归因于其贸易政策。 他试图通过制裁俄罗斯迫使欧洲配合,北溪管道事件后,欧洲加快能源自主进程,2025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占比达58%,较2020年提升22个百分点,对美国液化天然气依赖度从45%降至28%; 为拉拢印度制衡中国,美国提供军售优惠,印度却从俄罗斯采购S-400导弹,并加入中国主导的RCEP,将“美国优先”政策视为获取利益的契机。 关键在于,其商人式谈判逻辑在大国博弈中效果有限。他试图以“极限施压”迫使中国在贸易谈判中让步,中国转向“内循环+一带一路”发展模式,2025年“一带一路”沿线贸易额达23万亿美元,较2018年翻倍; 在芯片领域,美国试图以出口限制遏制中国,2023年华为Mate 60系列搭载的麒麟9000S芯片实现7纳米工艺突破,2025年昇腾910B AI芯片量产进一步巩固技术优势,华为手机销量重回全球第一,美国芯片企业因失去中国市场,市值缩水3000亿美元。 鲜有美国总统呈现“行动越多越显被动”的状态。罗斯福遭遇大萧条,通过“新政”推动经济复苏;奥巴马面对金融危机,以医保改革留下政策遗产;特朗普所处的是“霸权衰退的拐点”,美国资本垄断、两党对立、基础设施老化等制度性问题集中显现,其单一化的商战思维无法解决系统性矛盾。 2026年大选临近,特朗普若继续以民粹口号动员支持者,将加剧美国内部分裂;若采取更为激进的对外行动,如在台海或南海制造事端,可能遭遇中国实力反制,损害美国国际声誉。 即便其再次当选,也难以扭转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盟友体系松动、新兴国家崛起的趋势。 特朗普的困境源于所处时代背景特殊,他以“拯救美国的领导者”定位自身,实则成为美国霸权衰退进程中的承受者。 类似胡佛遭遇大萧条前夜,并非施政力度不足,而是时代趋势使然;特朗普面临的是美国从“唯一超级大国”向多极世界中重要一极过渡的转折点,这一时代浪潮,非个人施政风格所能逆转。

0 阅读:0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