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美军在日军尸体上发现了日军挥刀斩首澳大利亚陆军中士伦纳德的照片。照片登报后,当时只有七百多万人口的澳大利亚,有超一百万人报名要求上战场消灭日寇。 伦纳德·西福雷特1916年1月14日出生在新南威尔士州冈纳达市,父亲是农场主,母亲操持家务。他作为家中第三子,从小参与农场劳动,帮忙照料牲畜和耕地。1930年代,他移居悉尼,从事商店助理工作,日常处理货物和顾客服务。1940年8月,二战影响下,他加入民兵部队,接受基础军事训练,包括射击和行军练习。1941年9月,他正式入伍第二澳大利亚帝国部队,分配到信号部队,利用通信技能操作设备。1942年,他转入M特种部队,专注于侦察任务,接受丛林生存和情报收集训练。1943年4月,他随小队抵达巴布亚新几内亚北部,监视日军补给线。10月,小队在艾塔佩附近被当地人包围,导致被捕。他和同伴帕蒂瓦尔以及雷哈林一同关押,日军进行审问和惩罚,最终押解到海滩处决。 伦纳德早年生活在农村环境,养成坚韧品质。他在悉尼工作期间,积累了电报通信经验,这为军旅生涯提供基础。入伍后,他在信号部队负责无线电维护,确保前线信息传输。转入M特种部队后,他学习伪装和格斗技能,适应热带作战条件。小队任务包括联络当地抵抗力量,收集日军情报。他们乘船登陆后,深入丛林区域。被捕过程中,小队试图抵抗,但寡不敌众。关押期间,日军施加身体惩罚,他保持沉默。处决命令由日军军官下达,三人蒙眼跪地。 伦纳德家族背景影响了他的成长,父亲的荷兰血统带来勤劳传统。他童年帮忙修理农场设施,成年后在城市谋生。二战爆发,他响应号召加入军队。信号部队工作让他熟悉技术设备。M特种部队选拔严格,他通过考核。任务执行中,小队避开巡逻,架设设备发送报告。遭遇包围时,他们销毁部分资料。审问环节,日军使用多种手段获取信息,未果后决定公开处决。 1944年4月,美国部队在艾塔佩登陆,清理战场时从日军军官尸体上找到照片。图像显示伦纳德跪姿,身后日军军官举刀。照片经军方转交,运回澳大利亚本土,中期在报纸头版刊登。民众通过报摊获取信息,迅速传播全国。达尔文港居民联想到1942年日军空袭事件。工会组织集会,呼吁行动。征兵办公室处理大量申请,工人和农场主纷纷报名。青少年尝试虚报年龄。报名人数几周内超百万。军队扩建训练营,教授作战技巧。新兵表示照片暴行促使他们参军。澳大利亚部队在新几内亚推进,执行追击任务。 照片发现后,美军情报部门分析内容。运送过程使用军舰,确保安全。报纸刊登时,使用放大图像和详细描述。街头人群聚集讨论。工会领袖通过演讲动员民众。征兵站职员记录申请,表格堆积。医生进行体检。报名者覆盖各阶层。训练营教官示范技能。部队在战场上加强搜查行动,清除敌方藏匿点。 照片发布引发社会响应,报纸销量上升。民众回忆本土威胁。集会现场通过喇叭传播信息。报名队列延伸街区。职员加班处理。体检包括基本检查。许多人表达对暴行的不满。部队推进中,穿越地形,执行伏击。行动针对补给线。 后续发展推动澳大利亚部队在新几内亚作战,他们修建设施,运送物资打击阵地。士兵挖掘防御工事,直到1945年战场结束。伦纳德遗体埋在艾塔佩附近,战后搜寻未获完整。名字刻在拉埃公墓墙上。照片保存在战争纪念馆,作为档案展示。馆内每年吸引访客。故事纳入历史教育。入口设计使用旗帜图案,访客通过时表达态度。部队表现出作战强度,推进阵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