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自己命还!”湖南一母亲在5岁儿子面前,喝下农药轻生,15分钟后,儿子发现母

绾玉说 2025-11-25 21:17:34

“我拿自己命还!”湖南一母亲在5岁儿子面前,喝下农药轻生,15分钟后,儿子发现母亲口吐白沫,再难唤醒。让人意外的是,就在母亲抢救期间,她的手机不断收到新消息,无一例外全是催收信息,这些信息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敲碎了这位母亲的最后防线。 那一刻,对于只有5岁的孩子来说,世界坍塌成了一瓶难闻的液体和妈妈倒在地上的身影。今年7月的湖南,在这个原本普通的日子里,一条名为“微粒贷”的催收短信,如同不知疲倦的机械幽灵,还在不知停歇地涌入一部早已没有回音的手机。 这是一场原本有无数机会被按下的“暂停键”的悲剧。 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位年轻的母亲常常独自躲在厨房的油烟里抹眼泪,嘴里念叨着那句像刀子一样割人的话:“是我没用,拖累了这个家。”她的手机屏幕里,常驻着从未清零的未读消息,以及高达数万元的待还金额。为了试图挽救摇摇欲坠的家庭经济,她曾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要抓住——背着二十万银行贷款、手里捏着四张透支的分期信用卡,甚至在那不可名状的网贷平台又借了七万多。所有的孤注一掷,都砸向了一家最终生意惨淡的美甲店。她以为那是救命稻草,没成想却是压在身上的千斤巨石。 讽刺的是,这个家庭的财务黑洞,最初并非始于贫穷,而是始于一种被这时代过度鼓吹的“成功幻觉”。 多年前,丈夫是茶楼后厨那个踏实的掌勺人,虽说赚得是辛苦钱,但每一分都那是实打实的安稳。妻子等大孩子断了奶,也在茶楼帮工,两口子攒钱买车,日子过得紧凑却有奔头。转折点出现在丈夫听信了保险行业“一夜暴富”的传说之后。 从后厨到写字楼,他仿佛换了个人。熬过初期三千月薪的冷板凳后,他升了主管,月入破万。钱来得快了,心也就飘到了半空中。公司的动员大会上,“破釜沉舟”“逆袭人生”的鸡汤灌得震天响,为了奖励业绩,也是为了在朋友圈里撑起那所谓的“排面”,仅仅一次港澳游,他就能眼都不眨地挥霍掉五万元。 这扇挥霍的门一旦打开,名为欲望的野兽就再也关不回笼子。 为了维持那并不匹配的光鲜生活,信用卡刷爆了,就找网贷;这家平台额度光了,就去拆那家的墙补这家的窟窿。那个曾经精打细算的小家庭,就像一列脱轨的列车,即便丈夫后来的年收入断崖式跌至三万,甚至还倒霉地被熟人骗走了十万块钱,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首饰和车辆,也依然刹不住向深渊滑落的惯性。 此时的网贷平台,显露出了它狰狞的獠牙。它们在放贷时甚至不看你是否有偿还能力,只需动动手指,钱就进了账户;而当你还不上时,利息便如雪球般滚动。丈夫成了信用黑户,妻子也不堪重负。 在那决定性的十五分钟里,丈夫收到了一张令人心碎的截图,那是妻子发来的最后通牒,配文写着:“不用拿你的命还,我拿自己的命还,回来接儿子走。”这是一种怎样的决绝?她选择喝下农药,让生命在剧痛中流逝,可手机另一端,催收的机器代码并不懂得人类的悲痛,它们依旧在冷血地发送着“尽快还款”的指令。 口吐白沫的母亲,惊慌失措的孩子,和那部一直震动不停的手机,构成了那个下午最残忍的画面。 那个曾以为只要敢赌就能赢明天的男人,被公司的成功学洗脑忘了“量入为出”的老祖宗智慧;那个想要帮丈夫分担却走投无路的女人,在资本编织的借贷陷阱里越挣扎越紧。这不单单是谁的错,而是当“消费主义”碰上“嗜血网贷”,普通人一旦失去了对金钱的敬畏心,生活防线的崩塌往往就在一瞬间。 如今,留给那个5岁孩子的,除了毕生难消的心理阴影,还有对这个世界深深的困惑:为什么几条短信,就能夺走妈妈的命?我们常常感叹“由奢入俭难”,但在生与死的度量衡面前,面子、排场、所谓的逆袭,到底又算得了什么呢?在这个充满了诱惑与陷阱的时代,守住自己的本心,踏实过好当下匹配的日子,或许才是最大的富有。

0 阅读:2430

评论列表

沈良军

沈良军

3
2025-11-26 06:55

死都不怕还怕欠债,

神秘的昵称 回复 11-26 09:06
本身就是一句矛盾句,死都不怕,可见她活的生不如死。

讲真话的吃瓜群众

讲真话的吃瓜群众

2
2025-11-26 08:32

A丨写的文章,跟本不懂人脑是怎么想的。

打铁

打铁

2
2025-11-26 08:20

瞎基吧扯犊子,微粒贷是腾讯旗下的,授信额度比支付宝等低了很多

不看回复

不看回复

1
2025-11-26 09:32

继续编,有本事把具体人物的详细信息打上去,老子确认下。

fhvdgh

fhvdgh

1
2025-11-26 08:57

支付宝,京东都有额度,就微粒贷从来都没有额度

绾玉说

绾玉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