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郑豪对着账本拍了下大腿,上面那个“-30万”刺得人眼睛疼。房子市价跌到230万,银行贷款还剩260万,这哪是卖房回血,分明是卖掉还得倒贴钱。 2021年那会儿他做地产策划,身边同事都靠买房赚得盆满钵满。他咬咬牙凑了102万首付,以2.7万/平拿下套120平的房,满心等着涨到3.2万/平就赚翻。 谁能料到三年光景天翻地覆,行业波动让他奖金常拖欠,每年房贷加开支近20万,仅靠基本工资根本扛不住,月供压得他整宿整宿睡不好觉。 更糟的是房价跌得没底线,同户型挂牌价拦腰砍,限售期快到只能急着出手。就算转了公积金贷款,剩余欠款仍有260万,算下来亏了超130万。 东莞的李明更是愁白头,2021年抵押郊区房凑钱,花500多万买的学区房,现在市价只剩249万,欠银行280万,卖了还得自掏31万补窟窿。 深圳中介说今年这类事见怪不怪,门店每月都能遇上两三例。大多是2021年高杠杆入市的,有些首付都不到三成,买的还是炒得火的片区。 为补缺口大伙急得乱撞,李明想用过桥贷款,可这短期贷款利息高得吓人,稍不留神就掉进诈骗的坑。郑豪也差点信了断供保房的中介,幸亏知道那是恶意诉讼。 还有人厚着脸皮找亲友借钱,凑够差额赶紧脱手。像李明就铁了心卖房,找好买家就想回老家开小店,再也不碰房产投资这糟心事。 这些事看着揪心,其实都是高杠杆惹的祸。当初想着低首付博高收益,压根没盘算市场会跌,如今栽跟头纯属没把控好风险。 买房本是为了日子安稳,不是豪赌身家的筹码。那些想着靠炒房暴富的,迟早要被市场教做人。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脱离实际的杠杆,迟早会把普通家庭拖进债务泥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