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一句“只要大陆在台海作一保证,中日皆大欢喜”? 一边是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然将“台湾有事”与日本“存亡危机事态”绑定,叫嚣要动用集体自卫权;一边是国民党主席郑丽文抛出“和平保证”论,试图居中调停。 可这事儿真能靠大陆一句保证就皆大欢喜吗?恐怕没那么简单。 高市早苗喊着“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郑丽文紧接着抛“大陆保证换和平”,看似一硬一软的对台表态,实则戳中了台海博弈的核心陷阱。 日本真要“皆大欢喜”?看看它在西南诸岛砸万亿建的军事堡垒就懂;大陆能随便“保证”?东部战区的实弹演练早给出了答案。 高市早苗的叫嚣从不是空话,军事部署早把野心摆上了台面,从2016年开始,日本以“西南紧张”为借口,在靠近台海的岛屿上砸了数万亿日元,把原本的渔岛建成了“不沉航母”。 距台湾仅110公里的与那国岛,先驻了160人的监视队,后来又加了电子战部队,24小时盯着台海海空;220公里外的石垣岛更狠,驻了近600人,还部署了能覆盖台湾北部的防空雷达,最近刚换装射程超1000公里的增程导弹。 日本的算盘很精,台海对它是“生命线”级别的利益,日本90%的能源进口、60%的贸易运输都要走台海周边的海峡,一旦两岸统一,这条航线的主导权就到了中国手里。 更别提半导体产业链,台湾的芯片原料要经日本港口转运,大陆是台湾最大市场,日本想插足台海,本质是要攥住能源和产业的“命门”,跟“和平”半毛钱关系没有。 再看郑丽文的“保证论”,更像场精准的政治博弈,她近期刚喊出“接受九二共识就能换和平”,把赖清德逼到两难——答应就否定“台独”根基,不答应就背“破坏和平”的锅。 这时候抛出“大陆保证”,一是给中间选民画“和平饼”,2024年国民党选情下滑8%,就是因为年轻人觉得它立场摇摆;二是想拉大陆背书,巩固自己“和平推动者”的形象。 但她恰恰忽略了核心: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轮不到第三方插手,更不可能用“放弃武力”换日本“欢喜”。 大陆的“不保证”,从来不是针对和平,而是针对分裂和干涉。东部战区11月刚搞完“海峡雷霆-2025A”演练,山东舰编队在台岛以东练对海对陆打击,陆军远程火力实弹射击精准命中目标。 这些动作不是针对日本,而是警告“台独”和外部势力:如果有人敢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或者武力介入,解放军有能力解决问题。 历史早有教训,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闯台海,当时我们实力有限,但现在国防力量早已今非昔比,不可能再让“舰炮外交”重演。 郑丽文的提议还混淆了“和平”与“主权”的边界。两岸贸易额2025年前10个月就达1.2万亿元,台湾对大陆出口占比43%,台积电、鸿海这些巨头的产业链早跟大陆绑在一起。 这种经济融合下,只要没有“台独”挑衅和外部干涉,台海就不会有战争。但“保证不使用武力”等于捆住自己的手,放任“台独”和日本步步紧逼——1996年台海危机时,正是因为我们有武力威慑,才逼退了美国双航母,这道理现在依然管用。 1895年甲午战争后,日本强占台湾,就是想把台湾当侵略大陆的跳板;现在在西南诸岛建堡垒、部署导弹,跟当年的逻辑如出一辙。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也喊着“保护侨民”,现在换了“存亡危机”的说法,本质都是为扩张找借口。 高市早苗刚上台就修改《自卫队法》,允许“为盟友提供后勤支援”,说白了就是给介入台海铺路,这种情况下要大陆“保证”,无异于让猎人放下猎枪喂狼。 推演后续走向,日本只会变本加厉,按照计划,冲绳的陆上自卫队第15旅团要在2027年前升格为4000人的师团,专门练岛屿攻防。 而郑丽文的提议如果持续发酵,可能会让国民党内部分裂——统派觉得她“卖主权”,摇摆派怕得罪大陆,反而丢了选票。 大陆这边会更明确地亮底线,除了常态化演练,可能会收紧对台半导体设备出口,同时强化与东盟的合作,稀释日本在台海周边的影响力。 真正的“皆大欢喜”,从来不是单方面妥协,对日本来说,收起介入台海的野心,好好搞经贸合作,比建弹药库划算——中日贸易额是日台的15倍,得罪中国的代价它承受不起。 对台湾来说,放弃“台独”幻想,回到九二共识框架,就能重启两岸交流,拿回之前流失的和平红利。 对郑丽文来说,与其喊“大陆保证”,不如推动国民党明确“反独促统”立场,这才是真的为台湾民众谋福祉。 台海和平的钥匙从不在大陆的“保证”里,而在日本的野心和“台独”的贪婪里。高市早苗的导弹部署、郑丽文的政治话术,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石,也是解放军用实力守住的底线。 谁想靠“保证”换利益,谁想靠武力插足内政,最终只会碰一鼻子灰——历史潮流面前,野心家从来没有好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