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华言论遭反噬!清华AI天才愤然离职,抗议将中国列为敌对国家。 今年9月,27岁的顶尖AI科学家姚顺宇从美国AI巨头Anthropic公司辞职,在科技圈引发不小震动。 不仅因为他是行业稀缺的技术大神,更因为这场离职背后,是顶尖人才对企业政治化偏见的公开反抗,是科学无国界理念与地缘政治绑架的正面碰撞。 了解AI领域的人应该知道,姚顺宇的名字几乎等同于“技术标杆”,并且能在清华大学物理系拿下全校仅数人可获的特等奖学金,本身就证明了他的天赋与努力。 本科阶段,他深耕非厄米系统拓扑能带理论,相关成果直接登上物理学顶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当时就有学界泰斗评价“这个年轻人的研究深度,已经超越了很多资深研究员”。 2019年赴斯坦福攻读博士,他主导提出的Scramblon Mode机制,为量子物理理论研究开辟了新路径,27岁时论文引用量就逼近5000次,这样的成就放在全球年轻学者中都属凤毛麟角。 转战AI领域后,姚顺宇更是展现出“跨界王者”的实力,他发明的ReAct框架,彻底解决了语言模型“只会思考不会行动”的核心痛点,如今已成Anthropic、谷歌等巨头AI代理技术的底层基石。 2024年10月加入Anthropic后,他牵头打造的Claude 3.7 Sonnet模型,不仅在基准测试中轻松碾压同类产品,更把训练成本控制在2000万到3000万美元,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六成,多模态理解能力甚至超越了公司更成熟的Mini版本。 对Anthropic来说,姚顺宇不是普通的员工,而是能决定产品竞争力、定义技术路线的核心资产。 但就是这样一位不可或缺的人才,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导火索看似是一纸“将中国列为敌对国家”的声明,实则是Anthropic长期以来渗透在骨子里的偏见与歧视。 其实在Anthropic的日常运营中,华裔研究员一直面临着隐形的不公待遇。 比如参加国际技术会议,华裔员工要经过三重安全审批,提交的报告还要额外接受“敏感内容审查”,甚至同事间用中文交流技术细节,都被要求事后翻译成英文存档。 这些看似琐碎的规定,本质上是对华裔人才的不信任,是把地缘政治的偏见带入了纯粹的科研环境。 创始人达里奥·阿莫迪的一系列言论,更是让这种偏见摆上了台面。 2024年10月,阿莫迪就公开发文呼吁“民主国家组建联盟,垄断AI芯片供应链”,直接将中国污蔑为“专注于监控和军事用途的AI开发者”。 2025年1月,中国DeepSeek模型发布后,阿莫迪次日就跳出来呼吁加强芯片出口管制,把一款民用大模型硬生生贴上“政治工具”的标签。 9月5日更是彻底突破了底线,白纸黑字将中国列为“敌对国家”,禁止中国公司及全球子公司使用其服务,阿莫迪还在内部会议上补刀“向中国出售芯片就是赌美国未来”。 姚顺宇的离职,本质上是顶尖人才对“价值观不合”的零容忍,对真正的科研工作者而言,薪资待遇、平台资源固然重要,但能否在一个尊重科学、摒弃偏见的环境中专注研究,能否坚守自己的家国立场,往往是更重要的选择依据。 姚顺宇在离职十天后更新的个人网站中明确表示,公司的反华言论占其离职原因的40%,这番表态,既展现了他作为华裔科学家的民族气节,也戳破了Anthropic所谓“技术中立”的谎言。 Anthropic的短视很快就迎来了反噬,姚顺宇离职后,硅谷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披露,公司下一代核心模型Claude 4的研发周期已从2026年3月推迟至9月,训练成本预估飙升至8000万美元,较之前翻了近三倍。 反观姚顺宇加盟的谷歌DeepMind,恰恰走了一条与Anthropic完全相反的路线。 DeepMind始终强调“科学合作无国界”,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吸纳顶尖人才,还积极推动中美AI领域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 姚顺宇的加入,不仅让DeepMind在相关领域的技术竞争力大幅提升,更向全球顶尖人才传递了“尊重多元、摒弃偏见”的信号,这无疑会让Anthropic在人才争夺战中更加被动。 科技企业追求技术领先、商业成功本无可厚非,但一旦让地缘政治偏见主导决策,把技术当作政治博弈的筹码,最终只会自食恶果。 当然也有人觉得姚顺宇仍在美方公司任职便质疑其此心口不一,其实这种看法存在片面。 比起沉默隐忍,他敢公开反抗反华偏见、明确亮明立场的勇气,早已超越多数人,人才的爱国从不在地域绑定,心中有国、坚守底线,无论在哪都值得敬佩。 更何况谷歌 DeepMind 始终推进中美 AI 合作,他的选择既是对偏见的拒绝,也是对跨国技术协作的坚守。

游云
还是美国魂
苏米
[赞][赞][赞]
西域客
为什么不回来加入deeps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