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江苏一位新手宝妈最近因为一段带娃视频,成了网友讨论的焦点。 视频里,刚出生没多久的宝宝因为长了黄疸,被她放在户外的小沙发上晒太阳,身上只穿了一片尿不湿,光溜溜地暴露在冷空气中。 而宝妈自己呢,裹着厚厚的棉袄,头上还戴着帽子,站在旁边笑着把这一幕录了下来,配文写着“不晒不行,不要怪我心狠”。 这段视频一传到网上,评论区立刻炸了锅。 网友们几乎一边倒地反对,有脾气急的直接留言“没脑子吗?”,更多人是带着担忧质问:“这么冷的天,大人都穿棉袄,让这么小的宝宝光身子躺着,这哪里是治病,分明是折腾孩子!” 还有人忍不住吐槽:“家里没玻璃窗户吗?隔着玻璃晒不行吗?非要让孩子在冷风里冻得发抖?” 网友们不是故意挑刺,实在是新生儿的脆弱大家都看在眼里。 刚出生的宝宝体温调节能力还没发育成熟,对冷热的耐受度和大人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别说光身子待在户外,就算是室内温度稍微波动一点,都可能让他们不舒服。 宝妈自己穿着棉袄都觉得冷,却没多想宝宝会不会更冷,这一点让大家格外揪心。 有医生站出来解释,新生儿黄疸晒太阳确实有一定辅助作用,但前提是方法要对,不能盲目乱晒。 医生说,日光里的蓝光波段能帮助分解皮肤里的胆红素,不过这只对轻度的生理性黄疸管用,如果是病理性黄疸,光晒太阳根本没用,必须及时去医院治疗。 至于怎么晒才正确,医生也给了具体说法。 首先得选对时间,上午九点到十点或者下午四点到五点,这两个时间段的阳光比较柔和,不会太刺眼。每次晒个五到十分钟就够了,不用晒太久。 暴露部位也有讲究,只要露出宝宝的四肢和背部就行,眼睛和生殖器一定要挡住,不能让阳光直射。 最关键的是,完全不用抱到户外去晒,在开着暖气的屋里,隔着玻璃晒效果就很好,还能避免宝宝受凉。 仔细想想,这位宝妈的初衷能理解,新手妈妈遇到宝宝生病,心里都着急,就想让孩子快点好起来,所以才会相信“晒太阳退黄”的说法,用“心狠”来形容自己的做法。 但她的问题在于,只记住了“晒太阳退黄”这个结论,却没去了解背后的讲究,比如什么情况能晒、该怎么晒,盲目相信“户外直晒效果更好”,反而忽略了宝宝的安全。 这种情况其实不是个例,很多新手家长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面对宝宝的各种小状况,他们往往会从长辈那里听来一些经验,或者在网上看到一些说法,就急着照搬,却忘了这些经验可能存在片面性,没有结合宝宝的实际情况和科学依据来判断。 就像晒黄疸这件事,只知道“要晒”,却不知道“怎么晒才安全”,最终好心办了坏事。 除了晒太阳,医生还提到了一些辅助退黄的方法,比如坚持母乳喂养,能增加宝宝的排便次数,帮助胆红素排出。 家里的温湿度也要控制好,避免宝宝着凉。 如果担心黄疸情况,还可以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监测,测的时候避开骨头突出的地方,测三次取平均值会更准确。 说到底,这位宝妈的争议事件,给所有新手家长提了个醒,照顾宝宝光有爱心还不够,更要讲科学。 遇到问题别着急跟风操作,多问问医生,多了解专业知识,不能片面理解一些育儿经验,只有科学安全地护理,才能真正帮到宝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