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替眼下的创投市场感到痛心😣

驻地球人类 2025-09-06 20:21:30
当然有很多优秀的同行,也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在产生。但我觉得这个市场,前所未有地低沉、迷惘和无法自洽。 作为一个10年前就跟PEVC打交道的行业参与者,感到很痛心。 本来PEVC不属于传统金融业,它赚取认知的差价,对从业者的综合素养要求极高,而不是简单的钱生钱。而现在,认知不重要了,运气也不重要了,甚至钱能不能生钱也不重要了。 大伙儿忙着证明企业是硬科技有大固投,再在各个有七晚八绕关系的政府那里推一推,哪个国资愿意投,就算这个投资机构投了。 这中间,硬科技、大固投、各类国资,都不符合创投本身的意义。 [一R] 被异化的科技 我有时候不明白,科技就是科技,为什么要分硬科技软科技。而硬科技为什么往往就是简单粗暴的制造业。 制造业当然极其重要,但为了投制造业而投制造业,让大量从业者罔顾财务模型,无视商业模式(毕竟制造业都很卷,大概率最后的商业模式都是成本优势)。 此外,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家创业很受追捧。因为“科学家”很容易跟“科技”联系在一起。而科学家创业往往一地鸡毛。 [二R] 被赶鸭子上架的固投 一般投资人(哪怕买股票),也会希望企业资产轻一点好。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周期里,现金本身稀缺,而固投放在那里折旧。而现在,固投变成了一个刚性考核标准(因为大部分活跃基金都是政府产业基金)。企业家为了拿到融资的钱,硬包装固投需求。当然他们中有的会画个分期固投的饼,有的甚至会对固投设备金额造假。 [三R]开放式关系中的国资和GP们 现在很多情况是有了项目找国资出钱。国资同时跟n个Gp合作,GP也可能同时把项目推给n个国资。很多GP真的就是单纯拉皮条角色。 因为市场行情很差,专业的投资人跟拉皮条的投资人,乍一眼接触很难迅速分辨出来,甚至拉皮条型的投资人喜欢满嘴跑火车能把项目吹上天,比专业投资人受欢迎程度还高一些。 最让我痛心的是,这中间,无论是国资、创业者还是投资人,往往是想赚快钱(捞好处的)比有专业素养的更容易成功。 我甚至收到过同一个企业3份商业计划书,对应的估值和融资需求完全不一样,上市途径也不一样,发给不同类型的投资机构。 哎,很痛心呐。 甚至中国创投市场最明星的两个人物,也早就不在国内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