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16年,汉武帝派出8批人,轮流审问张汤,可是张汤坚决不认罪。直到赵禹意味深长地问他:“皇上派8批人审你,你何必还要狡辩呢?”张汤无奈,给汉武帝写下绝笔。后悔之下,汉武帝连杀三个长史。 张汤这个人,其实在汉武帝朝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他不是出身世家,也没有显赫门第,靠的是实打实的才干和对律法制度的熟稔,从基层做到御史大夫。 他的职业生涯,几乎和汉武帝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步调一致,也可以说,张汤是这套体制的忠实执行者。 他参与制定和推动了许多严苛的法律条文,也因其铁面无私的作风,在当时既得人心又饱受争议。 尤其是在打击豪强、整肃官员方面,张汤始终站在法制的立场上,不讲情面,甚至连权贵的门客都不放过。这样的行为自然会得罪人,也为他后来的命运埋下伏笔。 问题的关键出现在汉武帝晚年。那时候外戚、术士、宦官等各路势力逐渐活跃,朝政风向发生微妙变化。 法家的严厉政策开始被认为过于刚硬,尤其在民间引发怨言。张汤虽然仍旧忠于职守,但他那一套“依法治国”的做法逐渐不合时宜。 一些政敌开始抓住机会,利用汉武帝对术数、长生不老之术的兴趣,对张汤进行栽赃陷害。当时最典型的事件便是“巫蛊之祸”的前奏阶段,张汤被指与巫蛊祸事有关,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张汤之所以面对八次审讯仍不认罪,不是因为他没有心理准备,而是因为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奉法行事,无愧于心。 他或许明白自己已经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但作为一个以律法立身的人,他希望用沉默和坚守,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直到赵禹那句话点醒了他:皇帝已派出八批人审你,这已不是查清是非的问题,而是皇权的态度问题。张汤心如死灰,写下绝笔,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汉武帝在得知张汤自尽后,表现出极大的悔意。他清楚张汤是他一手提拔的人,也是他推行法制的重要支柱。 张汤的死,意味着他那套强制推行的法家实践在政治上遭遇了反弹。于是,为了平息内心的不安,也为了向外界传达一种“皇帝并非草菅人命”的印象,他处死了三位长史,表示对张汤事件的反思。 整件事情其实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张汤的遭遇,不是简单的冤案,而是那个时代制度矛盾的集中反映。 他所代表的法治精神,在当时确实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打压权贵势力的作用,但也因为缺乏对人情世故的灵活处理,最终被视为过于冷酷无情。 而皇帝在其中的态度变化,则揭示了一个事实:哪怕再有能力的臣子,一旦不合皇帝心意,也是难逃厄运。 张汤的一生,其实就是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政治生态的复杂。他不是个完人,甚至因为过于执法而缺乏人情味,但他对制度的忠诚和职责的坚守,仍令人敬佩。 后人评价他,多有争议,有人说他是法家余孽,也有人说他是清官标杆。但从历史角度看,他的命运和汉武帝的治理理念密不可分。 他的死,不只是个人悲剧,而是整个汉代法治实践过程中的一次剧烈震荡,在教训中也带来了某种制度的反思。 素材来源:视频|王弘治:张汤的人生逆袭是如何完成的 2024-04-10 11:29·澎湃新闻
汉武帝算是昏君了,前期可以,后期连儿子都一顿乱杀了。
任何明君,到老年都成昏君!因为年老色衰,大脑退化,老眼昏花那是自然的结果!
伴君如伴虎
用户10xxx31
创造了腹诽罪,认为你心里骂皇帝即可定罪处死,以后不需罪证只须认定你心里在咒骂主上即可定罪,莫须有的先行,于是人人自危,人人为敌,人人举报,所以他也被举报。
深海之鲨 回复 09-20 07:49
商鞅变法都没有这么夸张
返璞归真 回复 09-20 19:03
酷吏的基本功要扎实的。非唯张汤如此,唐来俊臣的《罗织经》不也是更集大成
庚庚
武帝弄死儿子,后悔,杀了很多。逼死张汤,又后悔,又杀了一批……反正都杀了干净
用户88xxx92 回复 09-19 23:34
武帝不会后悔,他只是在找替罪羊,以此证明他是无辜的,都是被奸人蒙骗。
shenhm9797
工具用完了最后用他收买一下人心,因为当时张汤被打标成酷吏,只要是集权,这种情况都是基本操作
返璞归真 回复 09-20 18:55
集权君主一般喜欢你使用酷吏稳固统治,然后杀之收买人心。最有名的例子:唐武则天用酷吏: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等,先稳固统治,后皆杀之。不知汉武大帝用张汤是否如此?
shenhm9797 回复 09-22 11:38
暗杀毕竟还是非法的,而张汤这种往往是以人民的名义,其实人民啥都不知道
江远枫
老刘家本性就是冷酷无情过河拆桥,刘邦杀韩信逼走张良逼萧何自污,刘启杀晁错,用完就当挡箭牌,连亲生儿子刘荣也逼死,刘彻杀妻杀子差点连孙子也杀,张汤本质就是刘彻白手套干脏活的,弃了张汤保全自己名声
飝䎇 回复 09-20 00:19
刘病已是武帝曾孙子
苏米 回复 09-20 08:09
老刘连攀哙也杀,只不过被聪明的执行者故意拖延到他嗝屁失效。
入围
腹诽不是为了完成武帝的政治任务而绞尽脑汁创造出来的吗?
微風中的雨
汉武帝是铁血的政治机器,对外强硬但是没有情感,很冰冷的一个人,逼死老婆杀死儿子女儿都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其实也不太重视人才,人才用完就杀,杀完人后再装模作样后悔一下。要不是爷爷老爸留下的家底足够厚,大汉亡他手上也是可能的
微風中的雨 回复 懒懒罗格 09-23 10:19
所以才有了: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托文景之治国家积累的大量财富和人口,可惜汉武帝并不珍惜人才,霍去病死后,卫青就被一直闲置,汉武帝非常警惕外戚。卫青其实是托了出身卑微的福,漠北之战后卫青知道汉武帝在等他死,他自己也在等死,最终默默死去
懒懒罗格 回复 09-22 19:32
和他爹景帝学的,我不喜欢武帝,因为在他治下的百姓太苦太苦,若不是抽到卫青、霍去病这对大小王,就他这么挥霍汉朝已亡了。
用户10xxx22
这种酷吏,遭天谴。
一棹烟波
最是无情帝王家。做臣子的要有心理准备,用到你,皇帝恨不得和你同席而坐。需要背锅,就得引颈受戮甚至满门被戕。由此来看,还是宦官用起来最顺手。
Feng2990
以皇帝一人系天下兴衰,国家大政变异不一,充满不确定性,易僵化腐朽
zxslh 回复 09-20 12:23
死罪
沉默的羔羊 回复 09-20 10:17
那些所谓的首相制基本也一样。
一场大雪
没几个是自己糊涂,是因为不愿意权利被分享自己的继承人也不可以。所以几乎所有的所谓明君的首任太子的下场都不好
淮河渔翁
鹰犬下场,草菅人命最终死于非命。
苏米 回复 09-20 08:10
请君入瓮
万佛朝宗
虎毒不食子
用户10xxx80
汉武帝在牛逼,把自己的儿子玩死了。耍权谋是因为你有权利。耍手段早晚把自己玩死。人的一生就在死局里,就看你看的明白不。
柳清
不是,乾隆就是个败家仔,愣是没败完
森林木
黄帝用人看的并不是忠奸,而是是否合用。或者说黄帝眼中所有人都是工具。张汤已经没用了,必须得死。听话的死还有个名声,不听嘿嘿
笑看风云
皇帝晚年都怕死,只相信自己,下面的人为了权利,让他看到想看的,不昏庸无道才怪。
叼大全
赴汤蹈霍欲如何? 忍见江山半消磨。 空有博望通西境, 谁怜九州困龙泽
equine
汉武帝早死十五年,应该会是一个无比伟大的皇帝。
小馒头 回复 09-21 12:18
已经很伟大了,秦皇汉武,他们说的卫青霍去病没有汉武帝能有平台吗?要知道首先需要一个明君还要一个舞台。
北极星
汉武帝杀过亲生儿子
安盈
张汤是个酷吏,也是个刚直清廉的官吏。
用户12xxx44
前期圣明的皇帝,后期就会变的昏庸,汉武帝唐玄宗都是这样
用户85xxx59
汉武帝要不是抽到了卫青,霍去病这种ssr,几乎算负面皇帝了……
二月二
陷害张汤的有朱买臣。
二月二 回复 09-20 22:56
是的,汉武大帝又吗陷害的罪名将朱买臣处斩。
返璞归真 回复 二月二 09-21 01:38
那这样朱买臣也算得上大起大落,极度贫困中登殿堂,大富大贵中又掉了脑袋
用户10xxx67
秦穆公在位59年[抠鼻]
源头
巫蛊之祸发生在公园前91年,文章开篇又说张汤被整死是公元前116年,张汤的死跟巫蛊之祸有什么关系?还有就是公元前116年汉武帝才41岁,而他最后活了70岁,41岁时杀了张汤,作者说是武帝晚年昏庸导致,一个活了70岁的人,41岁算晚年吗?通篇前言不搭后语。
Tommy阿童木
皇帝没几个好的,臣子没几个得善终的
用户42xxx57
酷吏是皇帝手中的一把刀,在清除朝廷官员结党营私有奇效,这把刀用过后下场也很惨,因为皇帝需要一个背锅侠,就是酷吏了。说实话,崇祯如果善用酷史的话,明末的党争也不会愈演愈烈了
轻云飞扬
所以说皇帝想要个好的后世名,不仅得文功武治,还得早点死,你看看李世民跟李隆基爷俩,李隆基就是死晚了,好好的刘秀剧本,演成了周幽王
用户77xxx96
你可拉倒吧,张汤后来干了啥你是一点也不说呀
小马奔腾
张汤用嘴上没说心里说了的“腹诽罪”杀了颜异,也不是什么好玩意
袁山秀水
刻薄少恩,比乃父更甚
用户12xxx61
没有乾隆,雍正下个皇帝也要灭国了。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
千里草原飘瑞雪
凡是为皇帝集权集财而去当刀的人,多无好下场
厶刍
对待张汤刘彻就像他老爸对待周亚夫一样都是用完即弃,张汤或者没犯法但得罪的人可不少,刘彻再强势也不可能不听群臣的意见,弃张汤这个替罪羊正好堵群臣的口
笑着走下去
需要杀人的时候刘彻就杀人,需要道歉的时候刘彻就下罪己诏,既然有悔意为啥还要杀人之后再悔?
捧谁不是捧呢
汉武这头猪就是尽干这种蠢事而后把自个愚蠢的锅让别人背!李陵事件,张汤事件,太子巫蛊事件,都是他干的,到后来民不聊生,饥民四起,没人背得动锅了,下个罪己诏,但他有罪屁惩罚没有,继续想长生不老,一头猪罢了!
良师益友
皇帝到老年很多会昏聩,例如唐明皇李隆基、汉武帝、孙权、朱元璋
梅川内酷
张汤
不看回复
汲暗和张汤,两个性质类似,下场相同。
友好
不断增加的智商,智慧,决定一切。
记忆
年轻时成就斐然,年老就会刚愎自负,人性使然
用户10xxx39
刘彻如果没有文景二帝的托底,汉早亡了,大军在外,竟然蠢的杀将帅全家,千古奇闻
用户12xxx35
皇帝的工具人,用完了杀了平民愤,表示后悔是为了还有别人当工具人。
用户10xxx75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