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50多岁的出租车司机,为补贴家用,在滴滴平台注册接单,因对女乘客说出“家里有200万,来家里坐坐”的轻浮言语,被平台处罚封号30天。不料,司机未引以为戒,再次逾越边界,向一位陌生女乘客追问起性 经历、点评其朋友身材,甚至邀约到家发生关系。女乘客无法忍受,愤而投诉并报警,事件在网络上迅速发酵。事后,平台依据明确规则,对司机账号作出“永久封禁”的处罚。随后,司机收入骤减,心结难解,执意将平台告上法庭,要求平台撤销封禁处罚。法院这样判决。 据深圳新闻网9月22日报道,陈师傅(化名)是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开了二十多年出租车,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靠着方向盘养活一家人。 2017年,陈师傅在儿子的帮助下注册了滴滴车主账号,想多挣点钱贴补家用,他没想到,这个决定会在几年后让他卷入一场官司。 陈师傅白天开巡游出租车,晚上偶尔接滴滴订单,他性格直爽,有时爱和乘客唠嗑,但从未想过言语会惹来麻烦。 2020年6月15日晚上,他接了一名年轻女乘客的订单,途中,他随口问乘客:“姑娘,你单身吗?要是没对象,可以来我家坐坐,我家里有200万元存款。” 乘客愣了一下,没搭话,下车后直接向平台投诉。 滴滴平台核实后,以“使用不当言语”为由,封禁了陈师傅的账号30天。 陈师傅觉得委屈:“我就是开个玩笑,又没动手动脚。” 他向平台申诉,客服回复称“多次诱导乘客线下交易”,但陈师傅认为对方误解了自己。 不过,30天后账号解封,他继续接单,生活似乎回到了正轨。 2021年3月29日凌晨,陈师傅接了一名晚归的女乘客,车内气氛沉闷,他试图打破尴尬,便问起乘客的私生活:“你谈过恋爱吗?有没有性经历?” 乘客顿时绷紧了脸,陈师傅却未察觉,继续谈论xing需求,甚至点评乘客朋友的身材。 乘客忍无可忍,到达目的地后立即投诉并报警。 这件事很快在社交媒体上发酵,舆情汹涌,滴滴平台当天紧急处理,永久封禁了陈师傅的账号。 陈师傅傻眼了:“我只是聊聊天,怎么就成了‘xing骚扰’?” 他坚持认为平台处罚过重,多次拨打客服电话解释,但得到的回复千篇一律:“违规行为属实,维持封禁。” 封号三年里,陈师傅只能靠巡游出租车维生,收入锐减。 他越想越不甘心,将滴滴平台告上法庭,要求撤销永久封禁决定。 滴滴平台则拿出证据反驳:第一,陈师傅的违规行为有录音和投诉记录为证,2020年和2021年两次不当言行均属实; 第二,平台规则在注册时已明确告知,用户点击“同意”即受约束; 第三,陈师傅起诉时已超过3年诉讼时效,封号发生在2021年,他直到2024年8月才首次向运管处投诉,2025年起诉显然太晚; 第四,平台还补充道:“陈师傅是巡游出租车司机,封号不影响他开出租车,他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接单。” 法院会怎么判决呢? 《滴滴平台通用规则(试行)》第六条第(九)款规定,……实施其他不当行为骚扰用户的,暂停服务8-30日;情节显著轻微的,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永久停止服务。 《滴滴平台规则-安全规则-涉性累犯规则》中明确规定,平台用户因对其他用户实施xing骚扰被采取处置措施后,再次对其他用户实施xing骚扰应当被采取处置措施的,永久停止服务。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法院指出,陈师傅通过点击“同意”的方式注册成为滴滴车主,并实际接单运营,陈师傅与平台之间的服务合同已然成立并生效,这意味着他接受了包括《滴滴平台通用规则》在内的一系列用户协议。 只要平台在用户注册时以合理方式提示了前述行为规则,且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排除对方主要权利,则该规则就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法院认为,本案中,陈师傅存在两次违规记录,平台对陈师傅的永久封禁决定,事实依据充分,合约依据明确。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陈师傅的账号于2021年3月29日被永久封禁。此时,他明确知道自己使用平台接单的权利受到了损害,也知道义务人是滴滴平台。所以,诉讼时效期间应从2021年3月29日开始计算。 庭审中,陈师傅未能提供有效证据证明其在2021年至2024年8月期间曾向平台提出过能导致时效中断的正式、有效的权利要求。 法院认为,从2021年3月29日起,三年的诉讼时效至2024年3月29日即已届满,陈师傅于2025年1月才向法院起诉,明显超过了三年的法定期间,不受法律保护。 最终,法院判决驳回陈师傅的全部诉请。 对此,您怎么看?
天津,一50多岁的出租车司机,为补贴家用,在滴滴平台注册接单,因对女乘客说出“家
洋仔说法
2025-09-22 22:48:4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