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要是放他回中国,那将是美国科技界的巨大损失!” 美国专家发出慨叹,原来竟是为了他?中国一物理天才放弃百万年薪、美国绿卡,坦言 “我是中国人!”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曹原) 他的研究直接开辟 “魔角石墨烯” 这一新领域,全球已有数百个实验室跟进探索,《自然》评价称 “他的发现吸引了大量科学家投身该领域”,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2018 年成果发表后,美国学界纷纷向他抛出橄榄枝:多所顶尖高校开出百万年薪,官方承诺直接授予绿卡,还有机构以 “科研自由”“资源倾斜” 等条件游说他留美。 面对重重诱惑,这位年轻的科研天才,曹原的立场坚定而坦荡,用一句干脆利落的回应彰显初心,“我是中国人。” 他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承诺:将石墨烯超导核心研究成果无偿捐给中科大,助力母校搭建相关实验平台。 在中科大少年班成立 40 周年纪念会上,他动情坦言:“无论取得多大成功,无论外界诱惑有多大,我都要回到祖国的怀抱”。 曹原1996 年在成都出生,三年后随父母迁居深圳。这座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悄然滋养了他对自然科学的原始痴迷。 年少的他总泡在电子市场,小心翼翼拆解各类元件,痴迷于线路板上的奥秘。父母察觉其天赋,索性在家为他搭建起专属实验室,让这份热爱有了生根发芽的土壤。 11 岁时,曹原因异于常人的禀赋,被选拔进入深圳耀华实验学校超常班。这个全校仅三人的班级规格极高,由中科大前副校长朱源亲自授课,还配备六位老师专项辅导。 在朱源的引领下,曹原展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仅用三年便学完小学六年级至高中的全部课程,2010 年,年仅14 岁的曹原以 669 分的高考成绩叩开中科大少年班的大门。 在这里,他的科研天赋彻底释放,别人需耗时一年的项目,他一个寒假便能完美收尾,连物理学院院长曾长淦都坦言 “有些方面指导不了他”。本科期间,他先后斩获海外交流奖学金与中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 “郭沫若奖学金”。 大学毕业后,他远赴麻省理工学院深造,又花费了六年的时间接连斩获硕博学位。曹原的科研生涯始终锚定二维材料领域,尤其在石墨烯研究中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洞察力。 在攻读博士期间,他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巴勃罗,聚焦石墨烯超导性这一世纪难题。自 19 11 年超导体被发现以来,极低温的限制始终制约着其应用,全球科学家为此绞尽脑汁。为突破这一困境,曹原带领团队开启了枯燥却关键的实验探索,反复调整石墨烯的堆叠角度与实验环境。 曾有一次,实验出现意外数据,他以为迎来突破,连续六个月彻夜攻关,最终却发现只是巧合。即便如此,他次日仍准时出现在实验室,默默给自己鼓劲:“只能卧薪尝胆继续努力”。 2017 年,当两层石墨烯被旋转至 1.1° 的 “魔角” 时,奇迹终于发生,在- 271℃的低温下,石墨烯实现零电阻超导,一举打破百年科研僵局。 此后,曹原在这一领域持续深耕。截至 2025 年 8 月,曹原已累计发表 10 篇顶刊论文,其中 9 篇发表于《自然》,1 篇发表于《科学》。 即便在海外科研期间,他也从未中断与国内的联系,持续与中科大、中科院保持深度合作,定期回国开展学术交流。 2024 年 7 月,曹原正式出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研究领域拓展至物理电子学、微纳机电系统等交叉学科。 从他的个人网站可见,其团队仍以 “扭曲电子学” 为核心,专注探索二维材料在量子器件中的应用。今年8 月,他的最新成果再度登上《自然》,提出的芯片级调控技术为量子光学研究开辟了全新路径。 如今的曹原,既是国际学界冉冉升起的青年领军者,更是中外科研合作的坚实纽带。他频繁组织伯克利与中科大的联合攻关项目,精准对接海外前沿技术与国内研究需求,用日复一日的行动,生动诠释着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的深刻内涵。
[太阳]“要是放他回中国,那将是美国科技界的巨大损失!”美国专家发出慨叹,原来
韫晓生
2025-09-24 12:48:13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