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乡,正巧赶上了雨季,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 一整个夏天,老家热得像蒸笼,弟弟、妹妹都说,往年没觉得夏天这么热过,空调不敢停。 就在我回来的第二天,开始下雨。连日来,很少晴天。这缠缠绵绵的秋雨,和我一样,倒成了家乡九月里的常客。 是秋雨呀。一场秋雨一场寒,几场雨后,真正的秋天就开始了。 时常夜里醒来,听到雨敲屋檐的泠冷声响。我也心甘情愿地沉溺其中,抚慰着我的疲惫,也包裹住了我所有的情绪。 秋分日。下了一天雨。 雨连绵不断,不急不缓,落在花圃里宽大的植物叶子上,点点滴滴,啪嗒啪嗒,像时光在耳边低语。 这般柔缓的景致,让日子都慢了下来,满是宁静与温柔。 这雨,随心所欲,下到了心坎上。 因为下雨,停止了一切活动和应酬,在家里待了一天。 突如其来的自由和偶尔得闲,竟无所事事。 这次回来,几个要好的朋友与闺蜜尚不知道。我在海南的时候,她们就说,回来的时候聚聚。 本就不是一个热情的人,一直很怕置身于嘈杂混乱之中。很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的是由于工作的改变,生活的变迁,而更多的是我选择了疏离。 留在身边的关系越来越少,我却越来越自在和舒适。 这些年来,更是把自己活成了一个淡人。偏爱这秋风秋雨,把藏在心里的愁思,酿成了清寂又凛冽的释然。 虽然不去主动联系她们,如果遇到,或者她们找我,也会欣然答应。 坐在窗下,煮了一壶茶。 冷雨敲窗,淅淅沥沥。微风吹拂,树叶摇落,沙沙作响。 透过木格窗棂,望一眼外边,雨中乡野,湿漉漉的弥漫着秋日的轻寒,远远近近的屋舍,红瓦粉墙,都雾蒙蒙的。 感觉这样的时刻,就是自己最安宁的时光。没有读书,有时候也会跑神,可内心无比的平静。 世界跟着安静下来。 想起《红楼梦》中的秋窗风雨夕: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小时候看《红楼梦》,这首诗就印在心里。此后秋季的雨,绵绵不休,总能想起下雨天在阴暗的西屋看书的日子。 忽然间思绪轮转,岁月的往事涌上心头。 但不再伤感,内心平和淡然。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想人这一生,不过是一个看几次花开花落,草长草衰的过程,又何必执念太深。 下雨了,静静听雨声,感受一个季节接一个季节的转变,就像接受命运的安排一样。 如今,已不在意外面是怎样的天气。无论哪一种,我都很喜欢。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秋已过半。 秋分一过,北方的秋意就变得浓厚。院子里的秋花依然在簇簇地开,还没有落霜,万物在走向衰颓的路上就迟缓了一些。 野绣球经过雨水浸润,像缓过了精神似的,长势喜人。一面盛开,又不断绽开一簇簇花苞。 台阶下的猩猩草,层层艳红色的小花上,缀着一粒粒绿色小果子。不时有鸟雀落在上面啄食,叽叽喳喳吵闹不休。 院子里也有许多大鸟,灰喜鹊、斑鸠,不慌不忙在院子里踱步,从地上啄食着什么。天空上也不时有大鸟飞过,无法识别什么鸟,叫声悠远、高亢。 月季花又绽出一朵深红,我知道,它花期最长,会开到11月我离开的时候。 和植物相处,人是静的,也会像它们一样悄无声息地休养和生长。 就像是这个季节,一半丰盈,一半淡泊,一半坚持,一半从容,一半进取,一半随性。 回来才几天,冰箱里满满当当。 胖乎乎的大馒头、碗口大的牛肉蒸包、水饺……还有弟媳特意给我蒸的槐花窝窝头。 终于知道,我为什么面食功夫这么差了,原来都是她们投喂的结果。 自从参加工作,一是吃食堂,再就是亲朋好友不断送来各种面食,馒头、烙饼、蒸包、煎饼……家里从没缺过,不用动手,丰衣足食。 在家里,很省心。冰箱里有啥吃啥,想吃啥都有,食物极大丰富。 灶台上的小米、红薯粥正咕嘟作响,隐约闻到邻家炒菜的香气,若有若无,让我怀疑是不是自己的错觉。 这气息倏然将我带回童年岁月。 每到傍晚,村子里飘起袅袅炊烟,葱花炝锅的香气四处弥漫。谁家炒了辣椒,谁家炖了肉,都瞒不过人们的鼻子。后来,这种鲜活的烟火气便渐渐淡去了。 暮色渐浓,远处的灯光亮了起来。 每个亮灯的窗口后面,想必都有一个正在忙碌的人,锅铲叮当,饭菜上桌,家人围坐,这是人间最平常的的场景,却也是最温暖的所在。 热闹的人间烟火,身心俱静的光阴。这就是我生活的每一天啊。 在故园的秋天,在荣枯交替的边界,看万物最秋天的模样。 自然有法则,人间也是。各得其所,已是圆满。 此刻的每一个画面、每一种声音,日后都会成为怀念。我也怀念过去,没有遗憾,只有流年似水。
回到家乡,正巧赶上了雨季,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 一整个夏天,老家热得像蒸笼,弟
素食吃出好身体
2025-09-24 14:01:4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