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声称“中国稀土若再不出口就晚了”。福克斯新闻22日报道,有华裔教授团队完善氮化铁磁体技术,被炒作为能破解中国稀土“卡脖子”难题——这种仅含铁和氮的磁体被吹嘘“磁性超中国产品、耐高温更强”,甚至建议美国砸数千亿美元推动商业化。 但氮化铁磁体并非新技术,早在上世纪50年代便被科学发现,中国锅具企业早有实际应用,只是其高温下易氧化退磁的特性,导致数十年未能实现商业化。美方团队去年虽获超1亿美元投资建产线,却坦言大规模生产难度极大,连年产能1吨的目标都难达成。国内横店东磁等企业明确指出,氮化铁永磁性能仅在微观尺度有效,难制常规磁体,产业化前景不明。 美媒一边承认技术未熟,一边渲染“中国或低价倾销扼杀新技术”,实则暴露焦虑——在稀土供应链中处于被动的美国,正试图用“空中楼阁”式技术造势施压。毕竟,从实验室到量产线,氮化铁磁体仍有漫长攻关路。 氮化铁磁体150℃以上即快速失磁,工业电机常需300℃环境,量产需突破抗氧化涂层技术,目前该工艺成本占比超材料本身40%,工业化门槛极高。 美国2018年某稀土替代材料项目曾获1.2亿美元投资,因量产良率不足10%最终搁浅,此次氮化铁生产线或重蹈覆辙,技术落地难度远超预期。 中国掌控全球60%稀土矿、85%分离冶炼产能,即便美突破技术,原料提纯至成品仍依赖中国中间品,短期难撼动中国稀土供应链主导地位。 美媒炒作暴露战略焦虑,技术从实验室到量产需十年沉淀。中国当巩固全产业链优势,加速稀土高端应用研发,以技术迭代应对外部施压,方是长久之策。
美媒声称“中国稀土若再不出口就晚了”。福克斯新闻22日报道,有华裔教授团队完善氮
寡之
2025-09-24 14:53:5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