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被要求撤离高层住户发声
“桦加沙”裹挟着17级狂风的预警划破珠海的天空,情侣路沿线高层住宅的撤离通知,让这座习惯与台风共处的城市,多了份非同寻常的郑重。从“30层以上必须撤离”的明确要求,到10至29层迎风面住户的动员转移,一纸通知背后,是住户们夹杂着紧张与理解的复杂心绪,更藏着城市与居民共抗风险的温暖默契。
“住了三十年,第一次因台风撤离”,金湾区李女士的感慨道出了许多老珠海人的心声 。接到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的通知时,她刚把阳台的花盆收进室内,看着窗外渐起的风浪,立刻和家人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前往金湾学校附中体育馆的避险点。和她一样,不少住户带着折叠床、厚外套赶赴安置点,虽然要暂时告别熟悉的家,但“知道这是为了安全”的共识,让撤离多了份主动与配合。有住户在社交平台晒出体育馆的安置场景:整齐的地铺、供应的热水、志愿者的指引,“虽然条件简单,但心里踏实”。
撤离过程中,难免有细碎的忙乱,却也处处透着暖心的细节。香洲区的佟先生住在24层,虽不在撤离范围内,却真切感受到楼体的轻微晃动,家里的吊灯不时摆动 。他在微信群里看到,30层以上的邻居正互相帮忙搬运行李,物业人员顶着风帮老人拎重物,“大家没抱怨,反而互相提醒‘别忘了带常用药’”。更让人安心的是,政府早已协调好12家酒店提供优惠房源,50个应急避难场所随时待命,即便全季酒店等多家安置点很快满房,也总有备选方案接住住户们的需求。这种“提前兜底”的准备,让“撤离”从指令变成了可信赖的安排。
面对网友对“楼体晃动是否安全”的担忧,住户们的发声里藏着理性与理解。有住户转发工程师的解读:现代高层建筑设计本就考虑台风因素,晃动是正常缓冲,真正的风险在于高层玻璃可能被狂风击碎 。“政府肯定是综合评估了风险才让撤的,毕竟这次风暴潮可能比‘天鸽’‘山竹’还严重”,一位撤离到亲友家的住户说道。这种对专业判断的信任,源于对城市应急能力的长期感知——从“五停”措施的及时启动,到车库清场的细致安排,每一步都透着“把风险想在前”的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