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9月,上海,一房东卖房子,起初定价为538万,结果却被看房者砍到了510

韫晓生 2025-09-25 09:48:25

[太阳]9月,上海,一房东卖房子,起初定价为538万,结果却被看房者砍到了510万,实在没有商量的余地了,房东只能忍痛答应!可事后他才得知,原来是中介公司特地雇人来看房,专门挑小毛病,然后拼命压价!靠着这个套路,中介公司一个月就能收50套房子,净利润就有50多万!网友:缺德到了极点!   (信息来源:环球网——砍价60万搞崩房东心态,中介雇人看房全靠演!律师:涉嫌欺诈)   九月的上海,秋老虎还没褪尽余温,陈先生的心却凉了半截。他攥着刚签完的房屋买卖合同,538 万的挂牌价最终定格在 510 万,28 万的差额像块石头压得他喘不过气。   直到签约后第二天,相熟的物业师傅偷偷透露,那些把房子挑得一无是处的看房者,根本不是真心想买房的人。   他猛然想起谈判时那些人异口同声的挑剔,以及中介在一旁 “帮腔” 的话术,原来那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戏。   陈先生的房子挂出去的头三天,中介就带来了第一波看房者。对方穿着体面的西装,却没等他介绍完户型,就蹲在墙角盯着一道细微裂纹皱眉:“这墙怕是有渗水问题吧?”   没等他辩解,对方又走到窗边:“前面这栋楼挡得死死的,采光太差,住久了多压抑。” 说着掏出手机刷着同小区房源:“你这价太高了,同户型有人挂 520 万都没卖出去。”   接下来的一周,这样的场景轮番上演。一波波看房者带着相似的 “火眼金睛”,总能精准找到房屋的 “缺陷”。说辞虽有不同,核心却惊人一致:“价格太高,不值当。”   起初陈先生还据理力争,可架不住中介每天发来的 “市场行情”——“今天又有两套降价成交了”“现在买房的都挑得很,价格不降很难出手”。   当最后一波看房者抛出 510 万的 “诚意价”,并暗示 “再不卖连这个价都没了” 时,心力交瘁的他终于松了口。   但其实这场压价戏码的背后,是中介圈心照不宣的操作。某中介平台的员工私下说,他们每天得带 15 组客户看房,完不成指标就要扣钱。   找 “演员” 是最省事的办法,几十块钱的地铁票、两百块的报酬,就能换来合规的带看记录。更重要的是,这些 “演员” 能帮着 “磨” 房东的心态,“多来几波,再淡定的房东也会慌”。   记者曾混进他们的 “演员培训群”,刚进群就收到一份详细的话术:先对照房屋缺陷逐个找茬,砍价要先报挂牌价的七折试探,被反驳就拿周边成交价压人,实在谈不拢就假装要走。   有一次,他们针对一套 339 万的房源,直接让记者报 280 万。房东刚听到价格就变了脸:“你这不是诚心买房,是来捣乱的!”   而那套538 万的房源谈判,“演员” 们轮着上阵,把价格一步步往下压。轮到记者时,按照要求死死咬住 470 万不放。房东从最初的耐心解释,到最后红着眼眶说:“我急着用钱,510 万,不能再少了。” 那一刻,他眼里的泪光让记者突然觉得,这两百块钱的报酬格外沉重。     中介们却对这套手法的 “效果” 颇为得意。一位老员工说,这么做是为了 “摸清底细”,真买家直接跟房东谈,谈崩了就黄了。让演员先去试,后面换个真买家来,价格也好谈。   这些 “演员” 的报酬不过几百,可中介公司靠着压低的房价,每月能收 50 套房子,净利润轻松超过 50 万。每套房压下来的钱,要么成了中介的 “服务费”,要么转手卖给真买家时赚了差价。   事情曝光后,有人觉得中介这是在用骗术坑房东;也有人说 “买房砍价天经地义,房东不想卖可以拒绝”,可懂行的人都知道,正常砍价是买卖双方的博弈,而这种雇人演戏的套路,是用谎言操纵结果。   房东那些看似 “自愿” 的降价,不过是被虚假信息逼出来的无奈。最可怕的是,这种套路正在毁掉楼市里的信任。   大家都清楚,中介本该是帮着买卖双方牵线搭桥的。可现在有些中介眼里只有赚钱,这种做法不光缺德,还踩了法律的红线——故意提供虚假信息,已经算欺诈了。   要治好这毛病,得大家一起发力。中介自己也得守规矩,别为了短期利益砸了饭碗;房东和买家更要多留个心眼,多问问周边价格,实在不行就留好证据,别让骗子有机可乘。   陈先生表示,他希望以后卖房买房的人,不用再跟 “演员” 斗智斗勇,不用在谎言里猜测价格,能安安心心做笔公平的交易。这或许不只是他一个人的期待,更是每个普通人的愿望。

0 阅读:0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