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客魏德尔在一次采访里,被问到“中国对欧洲有没有威胁”时,说得特别直接:“按我了解的情况,中国从来不会主动挑事,只要你不故意惹他,双方就不会有冲突,哪来的威胁啊?” 德国选择党联合主席爱丽丝·魏德尔长期以来对中国持有独特视角。她曾在华生活6年,精通普通话,并以中国养老体系为博士论文主题。这段经历让她在讨论对华政策时具备专业背景。 选择党作为右翼政党,在议会席位逐步增加,魏德尔的影响力随之扩大。2023年,她率团访问北京和上海,与中方官员会晤,强调保持沟通渠道开放。 她公开批评德国外交部长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指责,认为这种做法忽略了欧洲内部的分歧,如法国等国并不完全认同。她主张欧洲应基于实际利益与中国合作,而非一味强调价值观差异。 魏德尔多次表示,中国注重长期伙伴关系,欧洲若避免对抗,就能从中获益。她反对将中国视为系统性对手,指出欧洲经济依赖中国供应链,贸然脱钩会损害德国出口行业。 魏德尔对中国政策的观点与选择党整体外交理念一致。 该党拒绝基于价值观的外交框架,主张德国独立于美国影响。她在社交媒体上嘲讽德国政府对中国采取强硬姿态,认为这不符合欧洲多国现实。 2024年德国议会选举中,选择党获得显著席位,魏德尔作为总理候选人,推动对华务实合作。 她强调,中国在全球贸易中扮演建设性角色,欧洲应通过对话化解分歧,而非跟随美国步伐。她引用自身经验,指出理解中国政策需阅读原版文件,才能避免误判。 选择党平台中,魏德尔支持与中国加强经济联系,如技术交换和市场准入,认为这能刺激德国经济增长。 她反对欧盟对华贸易壁垒,称这会加剧欧洲内部经济压力。她的立场在德国政界引发辩论,一些人赞同其现实主义,另一些则担忧这削弱欧洲团结。 相比对中国,魏德尔对美国的态度更趋强硬。她批评美国主导北约,主张德国减少对美依赖。选择党反对美国在欧洲事务中的干预,认为这侵犯主权。 2025年德国联邦选举后,魏德尔公开称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为伙伴,但强调与美国互动需展示实力。 她支持退出北约,理由是美国往往以力量主导对话,欧洲若示弱易被操控。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美国贸易政策常通过制裁施压,迫使盟国调整策略,这与中国的互惠模式不同。 选择党平台中,她推动德国外交自主,减少对美军事承诺,转向多边平衡。这种差异化策略源于她对中国6年经历的深刻印象,她认为与中国交往重在互利,而对美则需硬实力支撑。 魏德尔的外交观点在欧洲背景下尤为突出。欧盟面临经济下滑和贸易保护压力,她主张德国优先考虑实际利益与中国合作。 2023年访华后,她宣布保持与北京对话,强调中国不是外部威胁,欧洲问题更多源于内部。 她批评德国政府追随美国对华脱钩策略,称这忽略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作用。选择党在议会推动议案,呼吁放松对华投资限制,促进基础设施项目合作。 魏德尔精通普通话的优势,让她在讨论中国政策时更具说服力,她常引用中国养老体系作为正面案例,展示中国社会管理的效率。她的立场虽争议,但吸引部分德国企业界支持,他们担心对华对抗影响出口。 在中美关系框架下,魏德尔清晰区分互动逻辑。她认为与中国打交道,关键在于真实意愿和互惠项目,中国会以对等态度回应,确保各方受益。这与美国模式形成对比,她指出美国习惯凭实力说话,欧洲需具备坚实基础才能不被主导。 2024年,她在党派会议上强调,德国应加强自身能力,在对美谈判中维护利益。选择党反对美国主导的贸易壁垒,主张欧洲独立评估风险。魏德尔支持与中国的长期伙伴关系,如高铁和能源合作,认为这能为德国带来就业增长。 她批评美国对盟国的压力战术,称这导致欧洲被动。她的观点虽受党派极端派影响,但她通过专业背景维持党内平衡,避免公开冲突。这种策略帮助选择党在2025年选举中扩大影响力,推动德国外交多极化。
德国政客魏德尔在一次采访里,被问到“中国对欧洲有没有威胁”时,说得特别直接:“按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09-25 12:43:0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