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80年,守寡27年的慈禧,变得犯困厌食,还恶心想吐,肚子也微微隆起。两位太医给她看病,皆因“误诊”被斩。名医薛福辰诊断后,心中暗暗吃惊,一时间竟不敢开口。 光绪六年,1880年,清王朝正闹腾得不行,洋人欺上门来,国内又乱成一锅粥。慈禧太后1835年生人,咸丰帝1861年没了,她就这么守着寡,实际掌了大清的权。民间传说里头,这年她46岁,身体出毛病了。犯困得厉害,平时精神头足的她,现在老打盹儿。吃饭也没胃口,御膳房的菜肴花样百出,她却挑酸的勉强咽两口,吃完就干呕。肚子还微微鼓起,下坠感重,像是藏了啥东西。这症状听着就渗人,在封建宫廷里,搁谁都得提心吊胆。 太监李莲英是慈禧身边的红人,一看不对劲,先没敢声张。慈禧自己也觉得可能是累的,歇两天就行。可症状没好转,肚子反倒大点,李莲英慌了,赶紧请宫里最好的太医。太医院的规矩严,这些太医一个个都是科班出身,平时给皇帝看病都得小心翼翼。这位太医进殿,把脉问诊,摸清了脉象,脸色变了。他知道这是喜脉,可在守寡的太后身上,这话没法直说。深思熟虑后,他说太后是操劳过度,加上风寒伤了脾胃,开方子调养。方子上没提打胎的事儿,慈禧一看就不乐意,直接下令砍了。这太医的下场,让宫里人直冒冷汗。 李莲英摇头叹气,心想得找个懂事的。第二次请的太医,自以为聪明,把脉后兴奋地直说恭喜太后有喜。慈禧气炸了肺,抄起东西就砸,命人拖出去斩首。这位太医傻乎乎的,直来直去,在宫廷这地方,哪能这么玩儿命。两桩事儿下来,宫里风声鹤唳,谁敢再碰这烫手山芋。李莲英四处托人,直隶总督李鸿章荐了个江南名医薛福辰。这人无锡出身,医术高明,民间口碑好,治过不少疑难杂症。李莲英一听,赶紧派人去接。 薛福辰进宫前,就听说了前两个太医的惨状,心里犯嘀咕。殿里头,他跪下把脉,脉象一清二楚,分明是怀孕迹象。他明白前头俩人为什么丢命,这事儿要是捅出去,大清的脸面没了,太后也坐不稳。薛福辰脑子转得快,编了个说法,说太后气血堵塞,腹部肿胀,得吃清血化瘀的药,还得在床下挖口井,吸井里的清气调养。慈禧一听,秒懂了,这井就是方便处理后事的。薛福辰的方子暗藏打胎药,慈禧连吃几副,肚子渐渐平了。她赏了薛福辰金银绸缎,满意得紧。 可慈禧多疑,这宫里头,秘密多了去,知情人得堵嘴。她派人去刺杀薛福辰,打算灭口。没想到,薛宅里头传出消息,说薛福辰病死了。家人守灵,刺客回报后,慈禧虽狐疑,也没深挖,就这么算了。其实薛福辰早猜到这步棋,他演了场假死,乔装打扮溜了,保住一条命。这传说在民间传了好几代,书里头也记着,出自《中薛福辰巧医慈禧病》啥的。 这故事听着像野史,可搁在清朝那环境里,也算有鼻子有眼。清王朝后期,专制腐朽,宫廷里头人命贱如草,太医们夹在中间,进退两难。慈禧掌权二十多年,铁腕管事儿,下面人战战兢兢。薛福辰这事儿,反映出封建医政的乱象,医生得猜主子心思,还得保命。史书上没直说怀孕,更多提的是慈禧那年得血蛊病,薛福辰用药疏通补养,治好了。民间传闻多半是添油加醋,把疖疮啥的说成怪病,怀孕打胎的桥段听着刺激,就传开了。 话说回来,这传说戳中了封建王朝的痛处。慈禧守寡名义上忠贞,可实际权斗不断,宫里头钩心斗角。两太医被杀,说明专制下,医者无自主,科学诊断都得让位给政治。薛福辰的圆滑,保住了自己,也暴露了宫廷的黑暗。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推中医现代化,医者地位高多了,不用再玩儿命猜谜。搁现在,这事儿得上法庭,封建残余早扫干净了。 从这事儿看,清末医术虽有底子,可宫廷束缚大。薛福辰的方子,活血化瘀是中医精髓,现在也用着。可在专制下,成了工具。两太医的死,血淋淋的教训,警示后人,医道得独立。
公元1880年,守寡27年的慈禧,变得犯困厌食,还恶心想吐,肚子也微微隆起。两位
蕊蕊聊过去
2025-09-25 14:44:5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