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有人说特朗普当了两届总统,终于意识到一个事实:只要美国不与中国对立,它依然能保持超级大国的地位 2017年,特朗普带着一副“美国优先”的面孔进入白宫,他的政策初衷是恢复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以中国为最大竞争对手。 特朗普认为通过贸易战,特别是通过加征关税,美国可以在全球经济竞争中重新占领高地。然而,几年的实践证明,这场贸易战不仅没有让美国强大,反而让美国的经济陷入了诸多困境。 特朗普的核心诉求在于扭转美中贸易失衡局面,在他看来,中国在双边贸易中占了美国的便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他迅速开启了对中国商品加税的计划。 然而,现实给了特朗普狠狠的一巴掌。尽管关税政策打压了中国商品的竞争力,但美国的制造业并未按计划复兴,反而逐渐暴露出美国工业空心化的危机。但是,数据显示,特朗普所期望的回流效果并没有显现出来。 特别是特朗普政府所重点扶持的汽车和金属产业,年增长率连GDP的增长都比不上,汽车业增速仅为1.83%,机械行业增速更是低至0.14%。这些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并没有因为贸易战而迎来复兴。 特朗普政府不仅在关税上大做文章,也把目光放在了农业领域。中国曾是美国大豆的关键出口市场。 然而,贸易战爆发后,中美贸易格局生变,中国对美国大豆的采购量随之削减,2023年到2024年,美国的大豆出口量跌至20年来的最低点,巴西趁机抢占市场,甚至有时美国的出口量被巴西超过。 对于美国农民来说,关税不仅意味着订单的流失,更意味着生计的崩塌。 特朗普本以为通过关税能够缩小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但最终的结果却让人失望。虽然2017到2020年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有所缩减,从3740亿美元降至3100亿美元,但美国的全球贸易逆差却在同一时期从7990亿美元增加至9160亿美元。 简单来说,美国并没有通过关税政策消除贸易逆差,反而将一部分订单转向了巴西、越南等国家,而这些国家的商品价格比中国的还要高。最后,这些额外的成本都被转嫁到了美国消费者身上。比如,2025年美国的汉堡价格上涨了3.4%,而咖啡价格暴涨21%。 消费者信心指数也持续下降,密歇根大学的最新数据表明,2024年8月消费者信心跌幅达到21%,反映了民众对经济前景的极度不安。 即便是美国的大型企业,也未能完全逃脱贸易战带来的负面影响。苹果、特斯拉等科技巨头都无法避免关税带来的成本上涨。特朗普鼓励美国公司将生产线迁回美国,但现实是,美国的高劳动力成本和不完整的产业链让这些公司面临巨大挑战。 特斯拉甚至不得不依赖中国的供应链来维持生产。像苹果、高通等公司,虽然在美国市场占有重要地位,但中国市场的份额也极其关键。 几年的贸易战让特朗普逐渐意识到一个重要问题:中美经济已深度融合,全球产业链早已把两国紧紧相连。如果单方面对抗中国,只会伤害自己。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并非建立在与世界其他国家对立的基础上,而是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全球合作。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虽然在短期内为美国带来了某些经济上的胜利,但从长远来看,这种策略却无法维持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未来,美国如果想要保持其全球领导地位,必须更注重全球合作,提升国内产业竞争力,而不是一味对抗和孤立他国。 特朗普的贸易战没有带来预期的经济复兴,反而加剧了美国经济的分裂和民众的困境。最终,特朗普也意识到:全球化的时代,任何国家都无法独自保持竞争力。超级大国的底气不在于单方面的经济封锁和对抗,而在于推动全球合作、提升国内创新与竞争力。 美国未来的超级大国地位,将依赖于其如何在全球合作中找到平衡,而非单纯地对抗与孤立其他国家。 (主要信源:央视新闻——正值收获季,中国却未下任何订单!美国豆农急了)
[浮云]有人说特朗普当了两届总统,终于意识到一个事实:只要美国不与中国对立,它依
洞察观史
2025-09-25 14:45:2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