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正式宣布了!当地时间24号,泽连斯基宣布:乌克兰决定开放武器出口。 泽连斯基在联合国大会上解释,这么做是想让合作的国家看看,他们的武器是真在战场上用过、靠谱的。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毕竟从2022年开战以来,乌克兰军工企业也算在炮火里淬了火,拿得出手的实战案例着实不少。 就说那款“海王星”反舰导弹,2022年4月硬是把俄罗斯黑海舰队的“莫斯科”号巡洋舰给送进了海底——虽然俄方嘴硬说是自己失火,但敖德萨州州长晒出的战场视频里,导弹掠海飞行的轨迹可是清清楚楚。 这款导弹射程280公里,战斗部150公斤,能在离水面3米的高度蛇形走位,俄军的防空系统都拦得费劲,这样的实战表现可比实验室里的参数报告有说服力多了。 要说开放武器出口的最直接原因,那必然是“钱袋子”见底了——这场仗打了快三年,乌克兰的经济早就被折腾得底朝天。 战前2021年乌克兰GDP还有约1560亿美元,到2023年直接缩水到不足200亿美元,财政缺口每个月都得靠西方援助填窟窿。 但援助这东西从来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美国国会时不时卡预算,欧盟的援助也附带一堆改革条件。 武器出口可是实打实的“硬通货”,像“海王星”导弹这种有实战战绩的家伙,一套卖个三五千万美元不成问题,要是能拿下中东某国的百枚订单,光这一笔就能覆盖小半年的军费缺口。 更何况乌克兰的军工企业在战争里没闲着,哈尔科夫坦克厂现在每月能翻新20辆T-80坦克,卢赫设计局的“吸血鬼”无人机生产线都扩了三倍,自家军队消耗之余还有富余产能,不出口变现简直是浪费资源。 除了填经济窟窿,乌克兰更想借着出口把军工产业“盘活”。苏联解体后留下的老底子虽然厚,但这些年一直靠吃老本,战前卖的大多是翻新的旧装备。 现在不一样了,战场成了最好的“试验场”,无人机打坦克、导弹反舰的实战数据,让工程师们能快速迭代产品——比如把“标枪”导弹的导引头改成适应雪地环境的版本,给“海王星”加个红外成像制导功能,这些改进后的武器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直接翻倍。 更重要的是,出口能帮乌克兰摆脱对西方武器的单一依赖,毕竟总等着别人送装备难免要看脸色,自己能造、能卖、能赚钱,才能在长期战争里掌握更多主动权。 就像泽连斯基在宣布时说的“我们的武器经过了炮火考验”,这话既是说给买家听,也是在向西方证明“乌克兰军工靠得住”。 至于国际上的反应,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波兰、立陶宛这些东欧国家早就摩拳擦掌,不仅想采购乌克兰的反坦克导弹,还打算联合建厂搞“本土化生产”,毕竟家门口有个靠谱的武器供应商,比从美国跨洋运货方便多了; 中东的沙特、阿联酋也派了代表团去基辅考察,他们常年面临地区冲突,对这种“即插即用”的实战装备需求旺盛,据说已经在谈“海王星”导弹的采购意向。 当然俄罗斯那边肯定不会坐视不理,外交部已经放话要“采取措施阻止乌克兰武器流入危险地区”,大概率会通过情报渠道给买家施压,甚至散布点“武器质量问题”的谣言。 但对乌克兰来说,只要能把订单谈成,这些阻力顶多是“生意场上的小麻烦”,毕竟真金白银和军工自主才是眼下最实在的东西。
泽连斯基正式宣布了!当地时间24号,泽连斯基宣布:乌克兰决定开放武器出口。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09-25 15:49:39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