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德缺冒烟了!9月24日,江苏南京,一老人出门买菜时,偶然遇到了“邻居”,双方结伴就去超市买菜,中途邻居向她借200元,老人心软同意了,回家后就和老伴说了这事,不料老伴听后下一秒竟打电话报警![舔屏] 早晨7点半,张大妈刚走出小区准备买菜,一名50岁左右的陌生女子突然上前打招呼,“王阿姨早上好!”对方表现得非常熟悉,张大妈虽然感觉面生,但不好意思直接询问。 这名女子全程陪同张大妈前往超市,期间主动提菜篮、关心菜价涨跌,还贴心地递纸巾擦汗,她准确把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通过体贴入微的行为快速获取信任。 临近超市收银台时,女子声称忘带钱包,请求借用200元买菜,承诺买完就回家取钱归还,张大妈毫不犹豫地掏出现金,还主动表示不用着急还钱。 下午张大妈向老伴提及此事,老伴立即意识到不对劲,他们在这个小区生活了15年,对所有邻居都很熟悉,根本没有这个人,夫妻俩随即报警求助。 警方调取监控录像发现,这名女子近半个月来在三个不同小区游荡,专门寻找独自买菜的老年人实施诈骗,她每次作案都会更换衣物和发型,避免被监控识别。 经过三天蹲守,民警在另一处菜场将正在物色目标的嫌疑人抓获,审讯中她坦承,专门挑选使用现金、戴老花镜、行动迟缓的老年人下手,因为这类群体警惕性相对较低。 半个月内该女子已成功诈骗7名老年人,每次金额在200至500元不等,其中一位独居老太太不仅给了钱,还追着送自家种的蔬菜,第二天发现被骗后痛哭不已。 家属可以教会老人三个简单的自我保护原则,陌生人搭话时保持礼貌距离,任何涉及金钱的请求都要拒绝,遇到可疑情况立即联系家人确认。 给老人手机设置紧急联系功能,教会他们使用视频通话验证可疑人员身份,定期陪同老人外出购物,既能增进感情,也能减少诈骗分子的作案机会。 预防此类诈骗最有效的方法是提前沟通,家属应该告诉老人“任何人借钱都要先联系家属确认”,这样既保护了老人的面子,又能有效防范诈骗风险。 现代诈骗手法不断翻新,但基本逻辑始终围绕“获取信任—编造理由—骗取钱财”三个步骤,只要老年人和家属提高警惕,掌握识别要点,完全可以避免上当受骗。 网友热评: “现在骗子连老人最后一丝善心都要践踏!200块对年轻人来说可能就是顿饭钱,但那是老人省吃俭用攒的棺材本啊!必须让这种蛀虫牢底坐穿!” “我妈上周在菜场也遇到过搭讪的,说手机没电要借50块打车,还好我提前给她手机装了防骗软件!现在骗子连'邻居'身份都敢盗用,太可怕了!” “我们小区保安队现在天天在菜场巡逻,看到单独老人就主动上前问问需不需要帮忙拎东西,骗子看到这阵仗,估计得绕道走!” “注意看骗子特征,专挑早晨7—8点菜场高峰期,穿深色夹克/碎花衬衫降低辨识度,作案后立刻混入买菜人群,家有老人的记得转发这条!” “骂骗子没用!关键是子女要多回家陪老人逛超市,你都不陪他们说话,骗子自然就有机会钻空子!” 如果当时你是那位老人,会怎么应对这场'邻居骗局'?欢迎分享你的防骗妙招!欢迎评论区留言。 信源:半岛晨报
缺德缺冒烟了!9月24日,江苏南京,一老人出门买菜时,偶然遇到了“邻居”,双方结
风景繁华
2025-09-26 10:47:33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