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被中国冷落三年,终于绷不住低头求饶了。最终换来的是被中国冷落3年,本国企业成批倒闭,港口日渐冷清。 当年立陶宛跟中国关系还挺热乎。1991年刚从苏联独立出来,中国二话不说就承认了人家主权,两国建交时立陶宛白纸黑字写着“台湾是中国的”。 那会儿中国没少帮衬这个波罗的海小兄弟,修路建厂送技术,立陶宛的木材奶酪在中国卖得欢,中国的机械纺织品也堆满了维尔纽斯的商场。连孔子学院都开到了人家首都,当地人学汉语吃饺子,好一派其乐融融。 可这小国脑子一热就变了卦。2021年夏天,立陶宛政府突然抽风,非要让台湾在他们首都设一个所谓的“代表处”,还非要用“台湾”这个名号,全然不顾国际惯例都用“台北”的称呼。 中国当场就炸了锅,立马召回大使,把外交关系降到冰点以下的代办级——这可是连敌对国都很少用的最低级别。 立陶宛还以为抱住了美国大腿就能横着走。美国确实嘴上支持,欧盟也跟着帮腔,台湾更是拍胸脯许诺投资建厂。 结果呢?美国就给了6亿美元信贷,连立陶宛年损失额的三分之一都不到;欧盟承诺的13亿欧元援助只到账3亿;台湾说好的五家芯片工厂一家都没建,倒是立陶宛的啤酒在台北卖得挺火——可这点小钱连塞牙缝都不够。 中国反制拳拳到肉。中欧班列直接绕开立陶宛,每年今十亿美元过境费打了水漂;中国海关对立陶宛商品下了隐形禁令,从牛肉到精密仪器全被挡在门外。 更狠的是跨国施压,德国大陆集团立马关了克莱佩达轮胎厂,超千名工人丢了饭碗;海拉汽车照明厂撤资时,留下价值2亿欧元的空厂房在风中凌乱。 立陶宛经济瞬间崩盘。2022年上千家企业破产,失业率一直上涨;奶制品行业最惨,超8成的奶酪原本销往中国,现在奶农协会主席举着牌子在议会门口抗议。通胀率一度飙升,老百姓买面包都得掂量掂量,街头抗议的人一波接一波。 熬了三年,立陶宛终于扛不住了。2024年新总理帕卢茨卡斯上台就喊要“修复对华关系”,结果干了八个月就因腐败丑闻辞职。 今年7月换上女总理鲁吉涅内,这姐们儿更逗,施政纲领里写着要对中国“施压”,逼中国赶紧恢复关系——求人还摆出这副嘴脸,活脱脱“你先跪下我再求你办事”的滑稽戏。 中国根本不搭理这套。外交部把话撂得明明白白:想恢复关系?先把“台湾代表处”的招牌摘了,回到一个中国原则上来。可立陶宛至今还在那儿扭捏,既想要中国的市场救命,又舍不得美国给的虚名,连改个名称都不肯。 现在立陶宛外债占GDP的7成,青年失业率超两成,连医院都因缺医生停了手术,老百姓骂声载道:“七个月换总理,谁来赔我面包钱?” 说到底,立陶宛就是小国没小国的觉悟。以为跟着美国当马前卒能捞好处,结果被当枪使还赔光了家底。如今想求和又放不下架子,活该在经济泥潭里越陷越深。 这教训够深刻: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当棋子的下场就是被吃掉时连响声都听不见。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立陶宛被中国冷落三年,终于绷不住低头求饶了。最终换来的是被中国冷落3年,本国企业
鹏天云光
2025-09-26 12:46: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