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嘲笑中国“怂” ?外国人都在嘲笑中国“境外一截中国就改航道了!还自称给波兰造成损失!其实损失最大的还是中国自己的企业!表面上损失的是钱!更重要的损失是中国的形象! 就在最近,也就是2025年9月中旬,波兰那边突然宣布,由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举行“西方-2025”联合军事演习,以及一些无人机入侵事件,出于所谓的“国家安全”考虑,全面关闭了与白俄罗斯的所有陆路口岸,包括铁路和公路口岸。 这一下,可就直接卡住了中欧班列这条连接亚欧大陆的“钢铁大动脉”!要知道,近九成的中欧班列货运量,都得依赖这个“波白通道”,特别是布列斯特-马拉舍维奇这个关键的换轨点。 根据当时的报道,一下子就有超过300列中欧班列滞留在白俄罗斯境内,总货值估计得上亿美元,涉及的货物包括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跨境电商的服装等等,都是时效性要求很高的商品,有专家估算,仅仅是短期内,每周就可能造成约4.7亿美元的货物延误或改道。 这消息一出来,一些外媒立刻就兴奋了,开始大肆炒作,字里行间都在暗示,中国物流在欧洲似乎没了主动权,被波兰“攥住了要害”,他们强调咱们企业不仅赔了钱,连国际形象也“跌了跟头”,甚至有媒体直接说咱们的“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中欧班列”几乎沦为了“中俄班列”,质疑其可靠性。 在他们看来,这俨然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一大“挫折”,是咱们“供应链脆弱性”的又一体现。这种论调,不就是明晃晃地嘲笑咱们“怂”吗? 这些外媒啊,不过是带着有色眼镜,只看到了眼前的“堵点”,却没看到咱们的大局,他们抱着“硬”与“怂”的旧观念来看待国际贸易和地缘政治,根本没意识到,对中国而言,这与其说是一次危机,不如说是一场早就有所准备、现在是时候“秀肌肉”的“压力测试”! 面对波兰的突然关闭边境,我们有没有手足无措?当然没有!事实上,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多年来一直在积极构建一个多元化、多通道、高韧性的国际物流网络,这次波兰边境的“突发状况”,恰恰成了检验我们这些战略布局成效的最好机会。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就在波兰边境关闭期间,也就是2025年9月23日,一条全新的“中欧北极快航”海运航线正式开通了!这条航线取道北极东北航道,从中国青岛、上海、宁波等主要港口出发,连接英国、荷兰、德国、波兰等欧洲港口,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 比如,从宁波到英国弗利克斯托港的单程运输时间,预计能缩短到约18天,比传统经苏伊士运河的航线节省20到30天。 除了“北极快航”这条海上新通道,我们陆上的“备选方案”也一直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和完善。这就是被我们称为“中间走廊”的南线通道。这条线路从中国出发,经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跨越里海,抵达格鲁吉亚,再穿越黑海进入欧洲市场。 这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多样化,更是战略上的纵深,中吉乌铁路的建设,也正在加速推进,未来将进一步打通南向中亚的陆路动脉,为“中间走廊”提供更坚实的支撑,这意味着,即使传统的中欧班列通道遇到挑战,我们也有能力迅速切换到其他安全、高效的替代路径。 所以,当一些外媒还在幸灾乐祸地谈论中国物流的“脆弱”时,他们哪里知道,这根本就是咱们在给自己精心打造的“立体化运输网络”进行一次实战演练,这次事件,恰恰证明了我们中欧班列在构建多通道物流体系上的远见卓识和强大执行力,确保了全球供应链的韧性与稳定。 波兰此次关闭边境,更讽刺的是,波兰的举动,反而让欧洲的跨境电商平台出现了“断货潮”,德国的汽车厂商甚至被迫启动了“停工应急预案”。 可以说,波兰政府以所谓的“安全威胁”为由单方面关闭边境,不仅让自己的经济蒙受损失,更让欧盟内部对中欧铁路的可靠性打上了问号,它以为捏住了中国的“七寸”,没想到最终伤及的却是整个欧洲的供应链,也包括它自己。 那些嘲笑咱们“怂”的外媒,真的是没有看懂中国的大局,他们以为咱们被“卡脖子”了,却没意识到,咱们不过是借着这个机会,把多年来精心布局的“备胎”都亮了出来,还顺便给自己的物流网络做了一次高强度的“压力测试”,而且结果是“优秀”的!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
外媒嘲笑中国“怂”?外国人都在嘲笑中国“境外一截中国就改航道了!还自称给波兰造
洞察观史
2025-09-26 14:45:39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