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当然创业成功了,但他儿子刘禅守业失败。 我觉得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刘备暴发太晚

摩尔德艾 2025-09-26 17:16:36

刘备当然创业成功了,但他儿子刘禅守业失败。 我觉得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刘备暴发太晚了,而且虽然他有三子,但刘禅是唯一合适的继承人。养子刘封,不可能继位; 最大的儿子是刘禅,遵循“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的祖制,可减少内部权斗风险。 两个庶子刘永和刘理,都是庶出且年龄较小。刘禅在继位这件事上,没有任何阻力。 看刘备的一生,你会发现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创业,都快死了还没有完全创业成功,诸葛亮在《出师表》里平价他: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在三国枭雄中,刘备出身最低,早年靠打草鞋谋生,后来靠投靠刘表发展壮大,再拉上队伍单飞打天下。在整个过程中,刘备基本上很少有时间陪伴和教育儿子,还被曹操等诸侯四处追杀,儿子也跟着他颠沛流离、担惊受怕。 “刘备摔阿斗”的故事,虽然是传说,但刘备为了创业成功,很多时候确实是不大照顾妻儿感受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他养了很多年的养子因为拒绝救关羽,直接被他赐死,半点情分都不讲。当然,这主要也是为了刘禅顺利继位清除障碍。毕竟,刘封虽然性格刚直,但在政坛、军中确实有一定的实战经验和势力。 曹操养儿子,就不大一样了。他自己本身就出生官宦之家,打天下没有那么难,“挟天子以令诸侯”使的就是巧劲儿。也是因为他社会地位比较高,愿意嫁给他的女人也比较多,加之年富力强,曹操一辈子一共生了二十几个亲儿子。在子嗣数量上,曹操占了绝对优势。量大了,遴选继承人就更加容易。刘备没那么多儿子可挑选,但曹操总能挑选到几个聪明的。 而且,曹操确实下意识在培养儿子。比如,他一开始看重曹植,在曹植15岁时就带他出去打战。就连13岁就去世的曹冲,都能留下“曹冲称象”的典故,可见曹操与他互动良好。而且,曹操发家早,给到儿子们的教育资源也就比较丰富,要给儿子们配备高素质的名师就非常容易。 比如,曹丕年轻时喜欢游玩打猎,他的老师崔琰就告诉他袁氏子弟当年怎样从游手好闲到最后无所容足的历史教训,这个提醒一下子让曹丕醒悟,让曹丕支棱起来参与继承人权斗。曹操还把邢颙,刘桢等名师拨给了曹植,但曹植和两人相处不好,却更喜欢和自己合得来的杨修。 再一个,刘禅“稳坐钓鱼台”,无需跟兄弟们争权夺利,一路被父亲扶上马,跟曹丕这种从小需要跟兄弟们争宠、夺嫡的人,受到的磨砺也不一样。你看王思聪,至少明面上是王健林的独生子,活脱脱一个纨绔子弟。而何猷君,是赌王17个子女中的一个,也是赌王四房的“希望”。从小活在这种竞争环境里,成器的概率也会增大一点。 还有一点,是很容易被忽略的,那就是曹操在育儿方面既有鼓励也有打压,当年曹植、曹丕写诗,曹操都会把诗歌分享给大臣们看,多次给自己儿子抬咖。遇上儿子太过拉跨,他也要大力批评,也会直接把喝酒误事的曹植的职务给撸了。 刘备对刘禅,那就是“我只能把位置传给你这个傻儿子”的无奈。在去世之前还跟诸葛亮说,如果我儿子实在扶不起,你可以替代他。刘备这当然是为了试探诸葛亮,但这种托孤方法,对刘禅信心的打击应该挺巨大。 所以,我现在看到富豪们生那么多孩子,甚至私生子也一大堆,也比较理解。想让自己家基业传承得久一点,也无非就是要占据那几个要素: 第一、生得多。“十里挑一”总比“只能选一个”,挑中成器儿孙的可能性更大。孩子们也可以形成继承竞争,这对孩子们是一种磨砺(当然这样也有可能造成家族内斗)。 第二、发迹早。可以给孩子提供到更多优势的教育资源和名师资源。 第三、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就注重对继承人的陪伴和培养。 选好继承人守业,本身也是创业的一部分。至于第三代,反正自己早已经入土了,也管不着那么多事儿了。

0 阅读:32
摩尔德艾

摩尔德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