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坏土豆
9月26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批准了新版TikTok美国运营方案,TikTok可以在美国继续运营了,并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美国副总统JD·万斯表示,这家合资公司的估值为140亿美元。
或许有些人以为,这家合资公司未来会运营TikTok在美国的所有业务,但实际不是。据了解,这家公司指的是“TikTok美国数据安全合资公司”(TikTokUSDSJointVenture),仅负责TikTok美国的数据安全和内容安全。TikTok美国的其他业务,仍然由TikTok美国公司运营。依据彭博社此前报道,TikTok美国整体业务的估值接近400亿美元,远高于合资公司的140亿美元。
所以子弹飞了几天,真相水落石出:字节既没有交出核心算法,也没有出售TikTok美国公司。外媒网传的字节持股19.9%,并不是TikTok美国公司,而是一家只负责TikTok美国数据安全、内容安全等业务的公司——TikTok美国数据安全合资公司。
事实上,上面这几个关键点,在特朗普签发行政令前便已经有踪迹可循。
9月15日,中美马德里会谈后的,中方称,中美就通过TikTok美国用户数据和内容安全业务、委托运营、算法等知识产权、使用权授权等方式解决TikTok问题,达成基本共识。这其实就是给TikTok美国问题定调了。
5天后,9月20日凌晨字节跳动又发布公告,称将按照中国法律要求推进相关工作,让TikTok美国公司继续服务好广大美国用户。
从中方和字节发布的内容看,算法不可能卖,只能是对外授权;TikTok美国公司也会继续存在。要想准确理解TikTok此后的走向,先要厘清两个关键词:委托运营、算法授权。
一、将TikTok美国业务中涉及安全的部分“委托运营”
从前两天网上流传的信息看,字节TikTok美国公司目前正在运营TikTok美国业务,此后也将继续运营TikTok美国业务。该公司由字节跳动100%全资控股,这个也不会变。
有变化的,是一个叫TikTok美国数据安全合资公司(TikTokUSDataSecurityJointVenture)的公司。
TikTok美国业务中涉及数据安全、内容安全、软件检查、上架批准等业务会独立出来,由TikTok美国数据安全合资公司负责。准备引入新股东的,也是这家公司。虽然字节跳动在这家公司的股权会被稀释到19.9%,但仍然会是这家合资公司的最大单一股东。
很多人可能对TikTok美国数据安全相关的业务有些陌生。早在2021年,TikTok就启动了旨在保护美国用户数据安全的美国“得州项目”,并于次年成立了TikTok美国数据安全公司(TikTokUSDataSecurity),独家负责美国数据安全业务。也就是说,这些敏感业务交由一家独立公司管理,已经有几年了。
但这次方案前,老的TikTok美国数据安全公司是字节跳动全资控股。根据新方案,老公司做了改制,变成了一家字节参股的合资公司。
所以总体看,本次协议中,字节跳动保持了TikTok在美国的运营,所谓卖掉TikTok或TikTok美国业务的说法根本不成立。
TikTok只是把美国业务中的一小部分涉及安全的内容,委托TikTok美国数据安全合资公司运营,而且这种委托运营模式在跨国企业中是很合理且常见的。
以汽车产业为例,外国车企如大众、通用等进入中国时,都采用了与中国当地企业合资的模式,且外方持股不超过50%。再比如娱乐行业,迪士尼在上海以合资公司形式开展度假区运营,在日本委托东方土地公司打理东京迪士尼度假区,都是通过知识产权授权与本地运营分工实现共赢。
此外,TikTok美国业务中涉及广告、直播、电商等比较赚钱的板块,依然由字节TikTok美国公司负责。而为了保证TikTok美国数据安全合资公司能有独立的收入来源以维持运营,两家公司之间,未来会有商业上合理的收入分享。
二、算法留在字节,但会授权TikTok美国数据安全合资公司使用
中美马德里会谈后,中方曾表态,说中美会通过TikTok美国用户数据和内容安全业务、委托运营、算法等知识产权、使用权授权等方式解决TikTok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字节跳动将通过“使用权授权”处理算法等知识产权相关事宜,即算法知识产权仍归属字节跳动,但通过授权的方式允许TikTok美国数据安全合资公司使用。
接下来,中国商务部也会依照法律法规做相关授权的审批。
当然,这个使用权肯定不能白授权。字节跳动会向新的合资公司TikTokUSDS收取相应的授权费。说通俗点,二者本质上房主与租户的关系。
众所周知,TikTok算法作为其推荐系统的核心,通过分析用户互动、兴趣偏好及视频内容特征,动态调整“为你推荐”页面的内容排序,精准匹配用户需求。正如美国学者比喻:“失去算法的TikTok,如同一辆没有发动机的车”。此次美国方案仅授权使用算法,本质上也保留了TikTok的“灵魂”。
在外网上,许多美国的政客和观察人士也认为算法仍在字节手中是中方的胜利。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价此次中美就TikTok达成的框架协议时表示:授权算法给美国用,既保住了TikTok不被封禁,又能继续决定美国用户刷到什么内容。还有美国鹰派认为,只要算法还留在字节,就等于让中国继续控制TikTok美国业务。
有人可能会好奇,“授权”和“卖了”到底有啥不同,这里也简单做下分析。所谓“算法卖了”,本质是技术所有权的彻底转移,意味着字节跳动将失去对算法的控制,包括技术升级、迭代及未来收益的主导权。而当前协议中的算法授权,是字节跳动通过知识产权许可的方式,仅向TikTok美国数据安全合资公司授予有限使用权。这一模式下,字节跳动不仅保留算法的所有权、升级权,还能通过授权协议约束使用范围,避免核心技术流失。
当然,像这种“用知识产权授权来收费用”的模式,近年来在通信、医药、汽车制造等行业里其实挺常见的。比如华为、OPPO、吉利汽车这些企业,早就不是只往国外卖产品了,而是改成把技术和专利授权给国外企业用,还会要求这些国外企业交授权费。
这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出现的趋势。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中国现今的科技实力越来越强了。中国企业已经不是只能靠产品出海的阶段了,技术、知识产权都是出海的新方向。
总的来说,此次TikTok美国方案符合了行业普遍实践,高效适配了当地市场与合规环境。同时,正如BBC所说:“这笔交易还为其他中国公司通过许可在美国部署其技术创造了一个模板。”
可以说,“委托运营+算法授权”的创新模式也给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技术主权+属地合规”的新样本——既回应了海外市场的监管诉求,又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数字规则制定积累了经验。
最后聊几句感性的话。在这漫长的抗争里,字节跳动在关键问题上都据理力争,从未有过让步或妥协。无论是“非卖就禁”法案通过后状告美国政府,还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法裁定维持法律后TikTok主动下架,都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在维护自身权益与用户服务之间的艰难和决心。
当然,有国家作为强大后盾同样重要。中方曾在多个场合表态,一定会维护企业在海外的合法权益。
用户16xxx16
的
用户10xxx63
两个公司收入怎么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