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问题的解决最近有了新路子,既不搞和平谈判,也不直接武力统一,而是让台湾自己扛不住,主动要求统一,大陆这招确实挺厉害的。 都说两岸经济连着筋,可这“筋”到底有多粗,直到台当局被现实狠狠打脸才见分晓。不是大陆主动施压,而是台湾经济早已离不开大陆市场,一旦正常交流被人为阻断,自己就先扛不住了。 先看最直观的贸易数据,2024年台湾对大陆(含港澳)进出口总额突破3000亿美元,其中贸易顺差高达1200亿美元,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台湾全年GDP的15%,也就是说台湾每赚6块钱,就有1块来自大陆市场的顺差。 台当局总喊着“分散市场”,可喊了五年,对大陆市场的依赖度反而从40%升到了45%,这可不是嘴硬就能改变的事实。 就拿台湾引以为傲的半导体产业来说,台积电2024年营收中大陆客户占比超过60%,从华为到中芯国际,都是其最大的订单来源。 去年台当局跟着美国搞“芯片管制”,试图限制对大陆的技术输出,结果台积电股价三个月跌了20%,工厂开工率从90%掉到75%,最后还是得偷偷放宽部分产品的出口限制——毕竟真跟大陆市场切割,台积电的先进制程生产线都得停摆。 再说说台湾的农业,这可是民进党票仓的“命根子”。 2023年台湾农产品出口大陆总额达45亿美元,占其农产品出口总量的42%。当年台当局搞“菠萝事件”,声称要“外销全球”,结果大陆暂停输入后,台湾菠萝价格暴跌90%,果农把菠萝拿去喂猪的新闻上了热搜。 后来大陆恢复输入,仅仅半年时间,台湾菠萝出口量就反弹了3倍,果农们私下都说“民进党喊口号没用,还是得靠大陆市场吃饭”。 还有释迦、莲雾这些热带水果,大陆市场一旦收紧检验标准,台湾果农就得连夜排队送检,生怕丢了这根“救命稻草”。 台当局嘴上说“不靠大陆也能活”,可实际操作中,连水果包装上都得印着“产自中国台湾”才能顺利通关,这种自欺欺人的戏码,连台湾民众都看笑了。 更有意思的是产业链的绑定,台湾的电子代工业巨头鸿海,在大陆有超过100万员工,深圳、郑州的工厂是其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2024年鸿海大陆营收占比达58%,要是没了大陆的供应链和劳动力,鸿海根本接不下苹果、小米的订单。 还有那些中小台企,从昆山到东莞,聚集了超过10万家台资企业,它们靠着大陆的产业链配套、庞大的消费市场和优惠政策发展壮大,一旦离开大陆,别说赚钱,连生存都成问题。 去年有个台湾纺织企业老板想把工厂迁回台湾,结果发现台湾本地既没有足够的熟练工人,原材料采购成本也比大陆高30%,折腾了半年又灰溜溜地把工厂搬回了苏州,还自嘲“这哪是迁厂,简直是自寻死路”。 台当局也不是没试过“破局”,搞了好几年的“新南向政策”,砸了几百亿新台币去拉拢东南亚国家,结果呢?2024年台湾对东南亚出口总额还不如对大陆的零头,而且大部分产品还是得先运到大陆加工再转口。 越南、印尼这些国家虽然愿意拿台湾的钱,可在经贸合作中都明确表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台当局连个官方层级的经贸协议都签不下来。 反观大陆,光是福建自贸试验区对台合作区,每年就吸引超过2000家台企入驻,提供的税收优惠、融资支持比台当局的“画饼”实在多了。 现在台湾的年轻人也越来越清楚现实,2024年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创业的人数突破15万,比五年前增长了80%。 他们在大陆既能拿到比台湾高30%的薪资,还能享受住房、教育补贴,不少人都说“在台湾只能当‘月光族’,来大陆才能实现买房买车的梦想”。 台当局越是想“脱钩”,台湾经济就越离不开大陆,这种拧巴的状态持续下去,不用大陆主动做什么,台湾自己就会因为经济压力而扛不住——毕竟民生才是根本,当民众发现跟着民进党只会让钱包变瘪,主动寻求统一自然就成了最现实的选择。
罗智强这个提问,让网友惊呼,厚道吗,格局在哪?在提问环节,罗智强提问,黄吕锦茹被
【1评论】【1点赞】
用户10xxx62
不管台湾以何种方式回归祖国,那些祸国殃民的台独分子必须处死,一个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