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松口了,愿承认俄乌新边界,但需满足一个条件! 9月26日,泽连斯基在接受美国Axios新闻网采访时,面对“是否愿意承认乌俄新边界”的追问,首次松口表示愿意讨论事实上的边界问题,但前提条件明确——只有确认自身已无任何回旋余地,才会重启相关对话。 这番表态打破了泽连斯基此前“绝不妥协领土”的强硬立场。要知道,自冲突爆发以来,他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领土完整不容谈判”,甚至将任何提及“割地求和”的言论斥为“叛国”。 如今却主动提及“对话讨论”,这种转变背后藏着怎样的考量?难道乌克兰真的走到了别无选择的地步?泽连斯基在采访中给出了更具体的解释:“如果明天能停火……如果我们没有力量收复这些领土,那么我们愿意就此展开对话。 我们希望未来通过外交手段而非武力,将这些领土收回。” 话语里的无奈几乎要溢出屏幕,所谓的“无回旋余地”,本质上就是对军事现状的妥协——打不赢,才不得不谈,这可不是泽连斯基心血来潮的表态。 俄乌冲突进入胶着阶段后,乌克兰的反攻屡屡受挫,前线士兵伤亡惨重,武器装备和弹药补给更是捉襟见肘。西方的援助虽然仍在继续,但早已没了最初的“慷慨”,不少国家开始呼吁乌克兰“现实一点”,甚至私下劝说泽连斯基接受领土现状。 民众的厌战情绪也在蔓延,基辅街头的抗议标语从“支持军队”渐渐变成了“我们要和平”,这种内外压力,让泽连斯基不得不重新掂量“战斗到底”的代价。 但俄罗斯这边的态度早已明确。 2022年秋季,“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以及扎波罗热州、赫尔松州举行公投后,莫斯科就坚定要求基辅承认这些地区的归属。普京多次强调,忽视当地民众的意愿,意味着武装冲突有可能再次爆发。 对俄罗斯而言,承认公投结果是谈判的“红线”,没有任何退让的空间。这就形成了鲜明的矛盾:泽连斯基口中的“讨论边界”,是基于“暂时无法收复”的权宜之计,心里还盘算着“未来用外交手段收回”。 而俄罗斯要的是基辅从法律上彻底承认领土归属,绝非“临时性妥协”。这种认知上的鸿沟,能靠一次松口就填平吗?恐怕没那么容易。有军事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泽连斯基的表态更像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 一方面,他能借此回应西方的“和谈呼吁”,争取更多援助时间——毕竟喊出“愿意对话”,总比被贴上“拒绝和平”的标签要好。另一方面,这也是对国内舆论的安抚,暗示自己并非“不顾民生的战争狂人”,而是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 可现实往往比话术更骨感,乌克兰的军事力量能否支撑其“收复领土”的愿景?答案恐怕不容乐观。前线的拉锯战早已耗尽了乌克兰的精锐兵力,新兵训练不足就仓促上阵的情况屡见不鲜。 西方承诺的先进武器要么迟迟不到位,要么数量有限,根本无法形成压倒性优势。反观俄罗斯,早已完成战时动员,军工产能全面开启,在战场主动权上牢牢占据上风。 更关键的是,“未来用外交手段收回领土”的想法,未免有些不切实际。历史上,靠外交谈判从军事强国手中收回已实际控制的领土,几乎是天方夜谭。俄罗斯既然已经通过公投将这些地区纳入版图,又怎么可能轻易吐出来? 泽连斯基的这番话,更像是给乌克兰民众画了一张“大饼”,暂时稳住人心而已。这不禁让人想起“纸上谈兵”的典故,泽连斯基如今的表态,看似为和平留了一扇门,实则仍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 他既想通过“愿意对话”争取西方支持,又不愿真正接受领土现状,这种“两头讨好”的做法,只会让和平离得更远。对乌克兰民众而言,他们最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和平,是能重返家园、不再担心炮火的安稳生活。 领土固然重要,但持续的战争带来的是家破人亡、经济崩溃,这种代价早已超出了普通人的承受极限。泽连斯基的“条件式松口”,与其说是为了和平,不如说是为了维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可这种立场背后,是无数民众的血泪。 对国际社会而言,泽连斯基的表态或许是一个信号,说明俄乌双方并非完全没有对话的可能。但要真正推动和平进程,光靠“口头松口”远远不够。 乌克兰需要认清军事上的现实,俄罗斯也需要展现一定的灵活性,而西方更不该再煽风点火,而是要真正发挥斡旋作用。 泽连斯基已经放出了“愿意讨论边界”的信号,但这只是和平路上的第一步,而且是最浅的一步。接下来,他是否愿意放下“未来收回领土”的幻想,俄罗斯是否愿意在谈判条件上适当让步,才是决定和平能否到来的关键。 如果双方始终抱着“各自的算盘”不肯松手,那么这场冲突只会继续拖下去,最终受苦的还是两国的普通民众。和平从不是靠“条件”换来的,而是靠双方的理性和妥协。 泽连斯基要是真的想结束战争,就该拿出更务实的态度;俄罗斯要是想彻底稳定局势,也该给对话留一点空间。否则,再多的“松口”和“表态”,也不过是战争泥潭里的泡影罢了。乌俄关系
泽连斯基松口了,愿承认俄乌新边界,但需满足一个条件! 9月26日,泽连斯基在
不简单的幸福
2025-09-27 15:25:5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