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这口气憋了很久。9月25日,在联合国大会上,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面对记者的提问,直接怼了回去。明确讲清楚:没建国,免谈。 早在 9 月 22 日,费萨尔就与法国共同主持了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高级别国际会议,会上明确呼吁所有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认为这是推动 “两国方案” 的关键一步。 会议通过的倡议获得 157 个国家响应,与《纽约宣言》形成呼应,共同传递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建国的集体支持。 三天后的这场记者会,有记者追问沙特是否会 “搁置巴勒斯坦问题推进与以关系”,费萨尔的回应正是对这一议题的最终定调。 “没建国,免谈” 的背后,是中东局势的复杂演进与沙特角色的微妙转变。 此前,沙特曾在美斡旋下与以色列就关系正常化展开接触,但加沙地带的持续冲突让这一进程陷入停滞。 以色列极右翼势力对吞并巴勒斯坦领土的表态,以及地区安全风险的上升,让沙特意识到单纯追求双边关系突破无法维系地区稳定。 海合会紧急峰会上,沙特与卡塔尔、阿联酋达成共识,将巴勒斯坦问题作为与以色列互动的核心前提,这种区域协调为费萨尔的联大表态奠定了基础。 沙特的立场始终锚定 “两国方案” 这一核心框架。 费萨尔在不同场合多次重申,解决方案必须以 1967 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巴勒斯坦首都,这一主张与联合国安理会多项决议精神一致。 7 月 28 日,沙特与法国共同主办的落实 “两国方案” 国际会议上,费萨尔就强调国际社会有责任采取紧急行动,帮助巴勒斯坦人民实现自决权,否则地区和平将无从谈起。 这种连贯的立场表达,让 “没建国,免谈” 的回应显得逻辑清晰且根基扎实。 国际社会的呼应让这一表态产生更广泛影响。 费萨尔发言当天,已有 10 个国家在两天内相继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使联合国会员国中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数量增至 157 个。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随后的讲话中肯定这一趋势,认为承认巴勒斯坦国是落实 “两国方案” 的具体行动,能为停滞的和平进程注入动力。 中国、法国等多国代表在安理会磋商中提及费萨尔的表态,呼吁以此为契机重启巴以对话。 沙特的行动不止于表态,更延伸到务实举措。 海合会峰会上,沙特提出加速打造地区防空和导弹防御网络,以提升阿拉伯国家自主安全能力,减少对外部力量的依赖。 同时,沙特联合海湾国家承诺向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提供经济援助,用于加沙地带重建与民生改善。这些动作与 “没建国,免谈” 的立场形成呼应,展现出以实际行动推动问题解决的姿态。 所谓 “憋了很久”,实则是对地区和平底线的坚守与等待。长期以来,沙特作为海合会领头羊,既希望通过对话改善地区关系,又不愿在核心原则问题上妥协。 以色列国内对 “两国方案” 的态度摇摆,以及美国在相关问题上的立场倒退,让沙特的等待逐渐转化为明确表态。 这种坚守不是为了制造对立,而是为了维护和平的根基 —— 正如《奥斯陆协议》所确立的,巴以双方的持久安全只能建立在相互承认与尊重的基础上。 费萨尔的回应最终指向一个清晰结论:没有巴勒斯坦国的建立,中东地区的和平就难以维系。 从联合主办国际会议到联大明确表态,从推动区域协调到落实经济援助,沙特的每一步行动都在强化这一认知。 157 个国家的承认、联合国的持续斡旋、阿拉伯国家的集体努力,正汇聚成推动和平的合力。在局势复杂的中东地区,这种坚守原则、务实推进的姿态,为破解僵局提供了方向,也成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正能量。
朝鲜的军力如果放到中东,能达到什么水平?直白点说,朝鲜一旦加入中东战局,可能三天
【10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