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美国压根就不用怕!中国总是总纠结谁开了第一枪,从卢沟桥纠缠到现在,敌人都到家门口了,还不敢开第一枪?如果这个世界讲道理能解决问题,还要军队干什么?狼都已经扑过来了,就得有敢开第一枪的硬气!”戴旭这番话听得人热血沸腾,我也觉得只有拿出真架势,才能让美国记住教训。你越是怕它,它就越得寸进尺。 说句公道话,“不开第一枪”这个原则,放在过去,绝对是智慧。想想我们家底薄、国力弱的时候,从晚清到抗战,军事上根本没法跟人硬碰硬。 那时候,我们只能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用道义去争取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这是一种生存策略,无可厚-非。 但问题是,时代变了。今天,我们已经不是那个任人欺负的弱国了。曾经的护身符,现在反而可能成了束缚我们手脚的绳索。 其实,我们自己是有过成功经验的。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我们打抗美援朝,是等美军先在鸭绿江边开枪了?后来援越抗美,我们纠结过程序问题吗?都没有。 我们老一辈的决策者,脑子非常清楚,判断标准从来都只有一个。国家的核心安全有没有受到根本威胁。他们明白一个最朴素的道理。真等战火烧到自家门口再动手,一切都晚了,付出的代价将是惨痛的。 我们再回头看看卢沟桥事变。日本军队借口一个士兵找不到了,就要闯进我们的宛平城搜查,这本身就是侵略行为,是对我们主权的践踏。 在那个时刻,讨论谁先扣动扳机,没有意义。这恰恰是掉进了侵略者预设的陷阱里,把核心问题给模糊掉了。 侵略者从来不缺借口。当年八国联军要瓜分中国,真实的动机就是帝国主义的贪婪,所谓的“义和团之乱”不过是个由头罢了。把责任推给受害者的反抗,是他们玩了几百年的老把戏。 到了今天,冲突的形式早就变了。网络攻击瘫痪你的系统,金融制裁扼住你的喉咙,技术封锁断掉你的未来。这些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第一声枪响之前,就已经对我们的国家利益造成了实实在在的伤害。 现在,同样的事情正在南海发生。当年那个“失踪的士兵”,如今换成了打着“自由航行”旗号的军舰。 从2009年美国“无暇”号侦察船的抵近,到近些年菲律宾船只在黄岩岛和仁爱礁的蓄意冲撞,这些都不是孤立事件。 它们是一整套精心策划的组合拳,目的就是一步步把水搅浑,把“中国威胁”的帽子给你扣实,然后为外部势力拉帮结派、联合围堵制造口实。一个企图封锁中国出海口的包围圈,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 很多人可能会问,我们一个只想安安稳稳谋发展的国家,怎么就成了别人的眼中钉?不是我们发展得太快,让守着旧秩序的老大感到了焦虑。 这种焦虑,直接体现为赤裸裸的双重标准。他派航母战斗群到全世界耀武扬威,叫“维护航行自由”。 你在自家院子里巡逻,就叫“南海军事化”。他把我们公开列为“头号战略对手”,动用一切手段进行遏制,这本身就是最高级别的敌对行动。 所以,再掰扯谁开第一枪,已经毫无意义。真正的出路,是跳出这个被动逻辑,从更高层面看问题。核心不是怎么避免开第一枪,是要用我们的决心和实力,让对方连制造开枪局面的念头都不敢有。 有人会说,那国际法和国际规则还算不算数?当然算。但我们必须明白一个现实,规则的解释权,永远在强者手里。看看美国和它的盟友是怎么做的就知道了,规则就是个工具,合意就用,不合意就扔。我们如果还单方面当那个守规矩的“老实人”,不就是作茧自缚。 而戴旭的话之所以能引发共鸣?因为他捅破了这层窗户纸,说出了一个最根本的道理。一个国家的尊严和安全,归根结底要靠硬实力和敢于使用实力的决心来捍卫。 我们的实力已经到了这个阶段,那么我们的策略也必须跟上。问题的关键,早就从“谁先开枪”,转变成了“谁先动手侵犯了我们”。 把话挑明,这绝不是好战,恰恰是为了和平。我们真正要做的,是清清楚楚地划下红线,让任何想来挑衅的对手都掂量清楚,你敢越线,就必须准备好承受无法承受的后果。 信息来源:《中国把“开枪”看得很重?专家建议:中国不保证不开第一枪》,环球时报,
美国对台立场确实变了!面对我们的施压,美国副国务卿绝口不提一个中国原则!9月25
【174评论】【1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