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据说,欧洲的小偷居然达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可以去偷中国人的钱财和物品,但是绝对不能偷中国人的手机。 (信息来源:绍兴网——过程披露!中国小伙在西班牙遇小偷,一招裸绞将其制服) 不偷中国人手机,从来不是什么明文约定,而是被一次次真实经历砸出来的 “潜规则”。 中国游客面对手机被盗时的激烈反击与高效应对,让小偷们逐渐摸清了门道。 这看似轻巧的巴掌大物件,背后藏着远超想象的风险。 2025 年 4 月的巴塞罗那街头,阳光正烈,山东小伙小田正陪着团队架设摄影器材。 突然有人拍了他的右肩,举着他同事的手机假意询问归属。 当他转身时,才发现左侧的摄影装备已被骑电动车的男子抄起。 身为自由搏击爱好者的小田几乎没有犹豫,几步就追上去攥住了对方的胳膊。 见同伙被拦,三个男子立刻围了上来,小田顺势侧身,用柔术里的控制动作将主犯按在地上。 他既没造成伤害,又让对方无法挣脱,等摄影师和助理趁机抢回器材,围观的当地人见状迅速报警。 几分钟后警车就呼啸而至,连赶来的警察都对他规范的防卫动作竖起了大拇指。 对这群惯偷来说,他们本以为外国游客都是任人拿捏的,没想到撞上了硬茬。 仅一天后,巴塞罗那的咖啡厅里又上演了另一场失窃与反击。 4 月 30 日,演员孙坚在靠窗的位置等工作人员,接电话时随手把装着手机和护照的挎包放在了旁边空位。 三名扒手借着点餐的掩护,眨眼间就将包顺走。 发现失窃的瞬间,孙坚立刻起身追出去,没看到人影后,当即联系朋友赶往附近的警局。 傍晚的警局走廊里人影稀疏,前两家值班警员指着满桌案卷说 “案件太多顾不上”。 但他攥着监控截图不肯放弃,终于在第三家警局完成了报案。 得知警方 “没时间查监控”,孙坚转头就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求助信息,附上作案过程的截图和详细地址。 很快,这条信息就被网友顶了上去,西班牙警方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调取周边监控还原了全过程。 虽然手机没能立刻找回,但小偷的样貌和作案手法被公之于众,不仅让他们没法再安心作案,更可能因为辨识度太高而落网。 半个月后的伦敦街头,牛津大学博士邱思力则用技术手段改写了结局。 路人匆匆提醒他手机被偷时,邱思力刚低头看了眼导航。 他没有慌乱,立刻掏出备用机,指尖飞快操作,“查找我的设备” 功能立刻弹出一个跳动的红点。 顺着定位,他和两名好友在街头搜寻了半小时,锁定了穿淡黄色羽绒服的嫌疑人。 对小偷来说,本以为得手后混进人群就能销声匿迹,没想到游客能靠着手机里的定位一路追到底。 这种 “不依不饶” 的劲头彻底打碎了他们 “游客不会深究” 的幻想。 这一桩桩案例,中国游客的反应,每一种应对都精准戳中了小偷的 “软肋”。 他们习惯了把游客当成 “软柿子”,却没想到中国人会为了一部手机拼到这个地步。 他们跑不过追得紧的,躲不过能定位的,惹不起会曝光的。 原本以为偷手机是 “举手之劳”,如今却成了 “高风险低回报” 的赔本买卖。 久而久之,盗窃中国游客的手机,慢慢成了欧洲小偷圈子里没人愿意碰的 “禁忌”。 当然,基于自我保护形成的防范意识与行为习惯,仍将是守护个人财物安全的核心力量。
[太阳]据说,欧洲的小偷居然达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可以去偷中国人的钱财和物品,但
韫晓生
2025-09-27 18:48:42
0
阅读: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