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忘年交(77岁),因肺癌晚期即将走进终点,今天突然给我电话。我听出来了:他有遗憾。不过,他的遗憾并非是因为没有达成任何目标,也不是梦想没能实现,而是:没有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他一直想去深山老林开一个很特别的民宿);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包括一直想学敲鼓等)。 以我对他的了解,我非常确定:这些事,其实都是他本可以做,但却并没有做的。我没有具体问他为何没做。我懂:没去做一些事的理由,经常有千千万万。但其实,又都是可以排除的。 我突然对标到了自己的身边人,他们中的多数,也都总是会找各种理由,把自己的那部分理想和“想做”给搁置,理由无非是一堆“不得不”。他们的人生总是在各种“不得已”的裹挟下,而并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这是他们和我的最大不同。 我一直在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善于做各种冒险,我美其名曰“试错”。跟他们相比,我耐受力极其低,极低的耐受力,让我总处于各种改变中,很少安于现状。这种积极改变的结果是,我的人生往往很丝滑,一切也往往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和他们执着于结果不同,我研究历史,所以很早就知道:所谓的终极目标,其实是假的。真正精彩的,你真正拥有的,仅仅是过程罢了。这就是居里夫人为什么会把自己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奖杯,给孩子玩儿的原因。相比你去实现终极目标这个结果本身,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追求结果的,会以赢为目标,因为注意力在赢上面,他们往往不太在意过程。而追求过程的,则会以能把它继续下去为目标,更注重过程的体验和探索,至于最终有没有抵达目标的结果,相比过程所得,所谓“结果”微乎其微。 与忘年交对话后,我更加确定自己的活法是正确的。我也更加确定,能在人世间活好的,只有那部分提前看透这个世界真相的人。这个世界的真相是:所有的感受,尤其痛苦的感受都是幻觉,只有从这种痛苦的幻觉里走出来,你才能真正强大起来,并完全掌握自己的人生。没错,最大的痛苦,就是来自于我们对未知的恐惧,和对终极目标的执着。 对未知的恐惧,让我们不敢尝试、不敢冒险,对终极目标的执着,让我们没法真正享受过程,也就是绝大多数的此时此刻(它们实际是你真正的人生的全部)。 有一句话能帮助我们更早成为自己,那就是“这个世界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明了了这句话,就会停止一切向外求,停止向外求,一切痛苦也就消失了,这些消失的痛苦包括:“企图向别人证明自己”,“以为好好沟通就能让别人理解你的想法”,“试图以你的认知套在别人身上,总是以为自己的判断是他人真实想法(总去猜别人的想法)”,“企图求得别人满意、赞扬、羡慕”等等。 真希望我的朋友们也能看到这部分,虽然我写得比较碎。如果看不到也无妨,我想做的做完了。大家晚安,今晚啥也不干了,明天录视频。
我的一位忘年交(77岁),因肺癌晚期即将走进终点,今天突然给我电话。我听出来了:
李满谈过去
2025-09-27 21:42:05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