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当了两回总统,终于发现一个问题:只要不跟中国对着干,美国就还是超级大国。

寒泉漱石鸣 2025-09-28 01:04:46

特朗普当了两回总统,终于发现一个问题:只要不跟中国对着干,美国就还是超级大国。 谁还记得他第一回当总统时那股子狠劲,2018年刚上任没多久就抡起贸易战大棒,对着中国加征关税,从钢铁铝制品到电子设备,一口气列了几千亿美元的清单,嘴里喊着 “让美国再次伟大”,满以为能把中国的出口打垮,让美国工厂全开起来。 可他没算明白,全球产业链早把中美绑成了一根绳上的蚂蚱,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第二大出口市场,美国农民每年靠卖大豆、玉米到中国就能赚几百亿,这关税一加,中国反手就停了采购,美国大豆价格直接崩了盘,2019 年光是农业补贴就发了 280 亿美元,比前一年翻了一倍还多,全是纳税人的真金白银填窟窿。更讽刺的是,加征的关税最后全落到了美国消费者头上,2022 年美国通胀率飙升,创了四十年新高,老百姓买个床垫都比以前贵三成,超市里的日用品货架都空了不少,这哪是 “伟大”,分明是给自己人添堵。 贸易战没占到便宜,他又想在科技上卡中国脖子,觉得把芯片卖给中国的路堵死,中国的科技产业就垮了,美国就能永远攥着技术霸权。2019 年开始就逼着盟友禁用华为,还把中芯国际等几百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不准美国企业卖芯片和设备。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美国芯片巨头高通以前 60% 的收入都来自中国,禁令一落地,高通的营收占比直接跌到 46%,英伟达更惨,一年就损失了 103 亿美元,股价跌得爹妈都不认识。 更要命的是,这招反而逼得中国狠下心搞自主研发,中芯国际 2024 年上半年营收直接涨了 22%,成了全球第三大代工厂,连光刻机都有了突破的苗头。特朗普后来看着自家芯片企业哭着喊着要放宽限制,估计肠子都悔青了——本来能好好赚的钱没了,还凭空造出个竞争对手。 到了第二任期,特朗普虽然还是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但细看他近期的举动,其实已经透出些微妙变化。他一边喊着要对中国商品征收60%的关税,另一边又悄悄释放信号,表示期待与中国和谈,甚至提出“中美可以一起解决世界上所有问题”。这种前后矛盾的表现,暴露了他内心的挣扎:明明知道对华强硬能讨好国内部分选民,但又不得不承认,许多全球性挑战——从乌克兰危机到气候变化,缺少中国的配合根本无解。 其实特朗普这商人出身的总统,最懂算经济账。他第二任期看着账本就该清楚:中国每年买美国的飞机、农产品、能源,撑起了美国多少就业;美国的苹果、特斯拉在中国建厂,赚的钱补贴了多少研发;就连华尔街的银行,一半的海外利润都来自中国市场。要是不跟中国对着干,这些钱都能稳稳当当进美国口袋,经济增速能再提一个点,通胀压力能小一半,债务问题也能缓一缓。可之前偏偏要搞 “脱钩断链”,结果呢?美国制造业回流没成,反而让中国成了全球最大的贸易国,连沙特都开始用人民币买石油,美元的霸权地位都跟着晃了晃。 特朗普现在可能慢慢想通了:美国真正的危机不在中国,而在自己家里。他之前在就职演说中提到美国“政府面临信任危机”、“社会支柱破碎”,甚至“在紧急时刻无法提供基本服务”。这些话从一个以“美国优先”为口号的总统嘴里说出来,格外值得玩味。确实,当美国把大量战略资源投入到大国竞争时,其国内基础设施更新停滞、制造业外流、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却在不断恶化。特朗普第二任期刚开始,就遭遇了美股、美债、美元同步下跌的“三杀”局面,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甚至下调了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这些信号表明,美国霸权的基础正在从内部松动。 如今连特朗普这种以“交易艺术”自诩的人也开始意识到,继续与中国死磕只会加速美国自身的衰落。这不是认输,而是回归常识——超级大国的地位不是靠打压别人来维持的,而是要靠解决好自己的问题、提供真正的国际领导力来赢得的。 当然,特朗普不会公开承认这一点,他的政治风格决定了他必须保持强硬的表象。但实际行动上,他已经显示出某些调整迹象:比如在技术封锁方面有所松动,在气候合作等议题上留下对话空间等。 如果特朗普能跳出短期的“交易思维”,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他就会明白:一个稳定的中美关系对美国维持超级大国地位有多重要。毕竟,历史已经多次证明,大国之间对抗没有赢家,而合作的红利却是实实在在的。

0 阅读:56

猜你喜欢

寒泉漱石鸣

寒泉漱石鸣

寒泉漱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