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议员喊话特朗普:若北京不答应美国的要求,就不准中国做一件事。特朗普最近消停了,但是美议员又出来搞事,他喊话特朗普,让其威胁北京要是不答应美国的要求,就直接在一件事上断了中国的活路。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要说稀土的重要性,大家可能都清楚。它被称为“工业味精”,几乎所有高科技产业都离不开:芯片、导弹、飞机、航天器、新能源设备,稀土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材料。 中国在稀土产业链上掌握着核心优势,美国多年来都想在这一块找机会压制中国,但效果有限。 这次穆勒纳尔把稀土和航司落地权扯在一起,说白了就是“驴唇不对马嘴”。 稀土是战略资源,属于国家安全和高科技产业的根本;而航司落地权,说到底就是民航和物流问题。把两者硬凑在一起,逻辑就像是“你不给我米饭吃,我就不让你看电影”。这完全就是自说自话,毫无关联。 穆勒纳尔还提出,要限制对华出口飞机零部件。他的想法是,如果零部件被卡,中国的军工研发和民航发展都会受影响。 可问题是,中国早就有了强烈的“卡脖子”意识。这几年在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电子系统等方面,中国不断加大自主研发投入。 即便在一些领域还存在短板,但核心装备已经能实现国产化替代。更何况,美国就算真把零部件卡死,也不可能拖慢中国六代机的研发节奏。 说得直白点,中国的战略方向不会因为一两颗螺丝就停下脚步。相反,美国如果真这么干,只会加速中国的国产化进程,让中国彻底摆脱依赖。 再说航司落地权,从疫情开始,中美航班数量就大幅削减。曾经一周有一百多班往返,现在只有48班,已经不到当年的一半。即便美国再往下砍,对中国的影响其实有限。 中国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和完善的陆路、海运体系,航空航线虽然重要,但绝不是不可或缺。而且现在国际中转渠道很多,航班不通还可以通过第三国转机。对中国来说,这点损失完全承受得住。 反观美国,就没那么轻松了。中美航线不只是运人,更承担了大量跨境电商货运、邮件和高价值商品的运输。如果美国真关掉中国航司落地权,直接结果就是物流成本飙升,票价变贵。 受影响的不是别人,正是美国的消费者和企业。毕竟,美国超市里摆着的商品、美国人手里拿的电子产品,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中国制造”,很多运输环节都离不开中美航线。 别忘了,美国的航空公司在中国市场也有不小的利益。中国的商务客人、出境游客、留学生,都是美国航司的重要收入来源。如果真让中国航司“断供”,中国自然也会采取对等措施,把美国航司关在门外。 到时候,美国航空公司损失惨重,哭得最凶的就是它们。 尤其是疫情之后,航空业本来就很难熬,好不容易盼来中美航班逐步恢复赚钱。如果再被政客这么一搅合,美国航司等于自断财路。商界的游说力量那么大,真要伤到钱袋子,别说一个议员喊话,就算总统也得掂量掂量。 穆勒纳尔还想拉盟友一起,搞所谓的“联合制裁”。可现实是,欧洲和亚洲很多国家和中国的经贸关系紧密,尤其是依赖中国游客和中国市场。真要让他们把航线也关掉,那等于是让他们自己赔钱。 举个例子,日本和韩国每年靠中国游客赚的外汇不少,航空货运更是和中国息息相关。真要让他们为了美国的政治表演牺牲经济利益,他们心里肯定不乐意。到时候口头上可能附和,但真要落到执行,动作一定打折扣。 其实,像穆勒纳尔这样的提议,在美国政坛并不少见。很多政客习惯用“对华强硬”的姿态来博眼球,一方面收割选票,另一方面在党内刷存在感。喊一喊制裁中国,看起来特别硬气,但大多数都停留在喊口号阶段,落不到实处。 这是美国政治的一种惯性:遇到复杂问题,就先拿中国开刀,把国内矛盾转移出去。可问题是,这套手法对中国早就不灵了。中国的底气和二十年前完全不同,不会因为几句威胁就退缩。 更大的问题是,美国这种威胁式的操作往往适得其反。中国不会因此退让,反而会加快寻找替代方案,推动自主研发,减少对美国的依赖。长远看,美国这些动作反倒加快了中美脱钩的进程。 比如稀土问题,如果中国真的决定限制出口,受伤最深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的军工和高科技企业。美国需要稀土来造战机、导弹和芯片,如果链条断了,麻烦大得很。相比之下,航班落地权这种“小动作”,压根不可能换来中国在稀土上的妥协。 说到底,这就是一出表演。表演给选民看,显示自己强硬;表演给党内看,证明自己敢对中国“下狠手”。可真要落实,既没有商界的支持,也得不到盟友的配合。最终只会沦为一个笑话。 所以说,美国这种“鬼点子”,看似热闹,实则无力。稀土的战略地位远远高于航班落地权,中国的底气也足以应对任何威胁。到头来,喊得越狠,越显得自己心虚。
美议员喊话特朗普:若北京不答应美国的要求,就不准中国做一件事。特朗普最近消停了,
不负赋墨尘
2025-09-30 00:42:44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