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台湾老兵瞒着妻儿寄钱给大陆的原配,没想到,原配居然跟以前的下属“同居”30多年了。 说起庹长发这个人,得从他小时候讲起。1924年,他生在重庆彭水县一个穷苦人家,爸走得早,五岁就开始帮妈干农活。每天天不亮就背篮子上山割猪草,手上磨出茧子,脚底起泡,那时候的苦,现在想想都心酸。十四岁那年,他照旧上山干活,冷不丁被国民党部队抓去当兵。稀里糊涂就进了队里,先干四年杂役,砍柴挑水,瘦巴巴的身子骨硬是扛下来了。十八岁正式入伍,运气好,碰上军官易祥,看中他老实劲儿,把他调去当勤务兵,省了上前线送命的险。 易祥比庹长发大五岁,1919年生在湖南邵阳,早年考黄埔军校十四期,字梓卿,升到少校,在十八军十一师三十一团当连长。他俩一主一仆,关系却像哥们儿。易祥不光管饭,还抽空教庹长发认字,平时多照顾。战争那会儿,枪林弹雨,两人南征北战,庹长发几次差点挂掉,都是易祥拉一把。雪峰山战役打得最狠,尸体堆成洼,挖坑埋人,易祥总护着他。打鬼子那十一年,易祥早娶妻陈淑珍,生俩儿子,她家书香门第,娇生惯养。庹长发记着这份恩,上下级之外,多出层兄弟情。 1949年,国民党败退,易祥随部队去台湾,只能带俩人。陈淑珍死活不扔孩子走,易祥没法子,把妻儿托给庹长发。临别那刻,易祥行军礼,庹长发回礼,拍胸脯说管一辈子就一辈子。这话不是空口,庹长发真就留大陆,背井离乡,去了湖南邵阳易家老屋。易祥爸年纪大,没多久病故,养家全压他肩上。陈淑珍不会做饭下地,庹长发一人扛,粮食短缺时,自己啃树皮草根,把吃的省给嫂子和侄子。俩儿子长大没鞋穿,他脱下解放鞋,塞稻草绑脚上,省得他们光脚跑。 日子一天天过,庹长发守着承诺,住陈家旁破屋,潮湿漏雨,乡里闲话多,他也不管。俩儿子渐渐能帮手,陈淑珍劝他回四川娶媳妇过正常日子,他摇头,说团长不回就不走。三十年眨眼,庹长发从壮年熬到花甲,等来易祥第一封信。原来易祥在台湾安家,娶妻生四子,瞒着他们寄钱补亏欠。信里说对不起爸妈妻儿,还建议陈淑珍和庹长发结合。陈淑珍读信没多大波澜,夫妻情早淡,三十年音讯全无。可庹长发气着了,回信一口否,强调只当嫂子是姐,从没逾越,长官老婆不能碰。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纠结,易祥收到回信,愣了神。他通过香港老战友曹国华渠道,每月一封,后来每周都有。钱款寄来,陈淑珍分点给庹长发,他只收少许,修屋顶买米。易祥在台湾过得稳当,当过公务员,退休领养老金,儿子女儿孝顺。可他总觉得对不起大陆一家,寄钱是心安。庹长发呢,继续守着,俩侄子易浩光易浩明视他如爸,娶妻生子当爷爷,他还帮带孙子。陈淑珍身体差,他熬药端饭,雨天补瓦,日子平淡却铁板钉钉。易祥信里提“同居”,其实是乡亲眼红,庹长发住得近,吃住一体,可他铁心不越雷池。 易祥1988年走得早,七十岁,遗嘱里叮嘱台湾儿子感激庹长发,当恩人。消息传大陆,庹长发坐门槛上,半天没吭声。俩侄子拉他进屋,端茶劝饭,他照旧干活。陈淑珍撑到2015年,九十多岁没了,庹长发九十一,葬礼上鞠躬,承诺总算了。志愿者找上门,问心愿,他说想回彭水老家瞧瞧。俩弟弟早故,侄子们还盼着,一千二百公里,十三小时车程,志愿者安排车,他坐后座看风景。到家三个月,庹长发在炕上安静走,落叶归根,九十一岁。
1979年,台湾老兵瞒着妻儿寄钱给大陆的原配,没想到,原配居然跟以前的下属“同居
小史论过去
2025-09-28 12:12: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