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胃炎,脸上早有信号!脾胃失调之人面部常有4种表现,一张经典古方加减,反

陈玉龙谈养护 2025-09-28 16:42:12

反流性胃炎,脸上早有信号!脾胃失调之人面部常有 4 种表现,一张经典古方加减,反流不再来! 为何反流性胃炎会在脸上留下痕迹?中医理论提到 “脾主运化,其华在面”,脾胃乃是气血生化的源头。一旦脾胃失调,气血生成不足,水液运化失常,不仅会出现胃脘疼痛、恶心呕吐、反酸烧心等症状,这些问题也会在面部有所体现。诚如《黄帝内经》所说:“有诸内必形诸外”,脾胃的状况,从面部就能略知一二。 当脾胃失调时,气血无法充分濡养,湿浊又阻滞体内,面色、口唇、鼻周以及舌象会呈现出典型的变化。若面部出现以下 4 种表现,很可能是脾胃失调引发了反流性胃炎: 1.面色暗沉蜡黄 脾胃失调时,气血运化无力,面色往往会变得暗沉蜡黄,仿佛被一层灰暗的色调笼罩,失去了健康的光泽。这是因为脾胃功能减弱,无法为面部提供充足的气血滋养。如果同时还伴有面部浮肿,那便是脾虚湿盛,湿邪滞留在肌肤的表现。反流性胃炎患者常如此,还会伴有食后饱胀、嗳气频繁的症状。 2.口唇干裂起皮  中医认为 “脾开窍于口”,口唇的状态能直接反映脾胃的功能。脾胃失调,气血不足,口唇会变得干裂起皮,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裂口。这是由于津液无法上承至口唇所致。吃饭时,碰到辛辣、热的食物,裂口处就会疼痛难忍。这类人群通常患有反流性胃炎,并且伴有口苦、咽干的症状。 3.鼻周油腻发红 鼻周部位对应脾胃区域,脾胃失调,湿浊内生,鼻周会变得油腻,严重时还会发红。这是湿浊从鼻周皮肤溢出的表现。如果鼻周油腻发红且伴有瘙痒,那就是湿浊蕴积化热了。反流性胃炎患者出现这种情况,往往还会有胃脘部嘈杂不适的感觉。 4.舌淡苔黄腻、有齿痕 伸出舌头观察,脾胃失调者舌头颜色偏淡,舌苔黄腻,好似附着一层厚厚的黄色黏液,舌头边缘还会有明显的齿痕,这是因为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浊充斥舌体,导致舌体胖大,受到牙齿挤压形成齿痕。只要反流性胃炎患者出现这样的舌象,基本可以判断脾胃失调是根本原因。   结合一个案例,给大家介绍一张能加减用于反流性胃炎的经典古方 —— 半夏泻心汤。 38 岁的张先生,患反流性胃炎 2 年,经常胃脘部疼痛、烧心、反酸,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佳,体重逐渐下降。刻诊时面色暗沉蜡黄,口唇干裂起皮,舌淡苔黄腻有齿痕,脉象弦细。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充血、水肿。   其病机为脾胃不和,寒热错杂,气机不畅;治则为调和脾胃,平调寒热,理气降逆,予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干姜辛开散寒,黄芩、黄连苦降泄热,党参、炙甘草、大枣健脾益气,再加旋覆花、代赭石降逆止呕。   服药 1 周后,烧心、反酸症状减轻;2 周后,胃脘疼痛缓解,恶心呕吐次数减少;1 个月后,食欲有所改善,能正常进食。后续继续服用香砂养胃丸巩固 2 个月,复查胃镜显示胃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减轻,随访半年,反流性胃炎未复发。 但需注意,中医注重辨证论治:若反流性胃炎偏热盛(口干口苦、大便干结),需加重黄连、黄芩用量;   偏寒盛(胃脘冷痛、喜温喜按),需增加干姜用量,加吴茱萸。 文中方剂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切勿盲目自行用药。若出现黑便、呕血、体重短期内急剧下降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严重病变。

1 阅读:54
陈玉龙谈养护

陈玉龙谈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