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因为保持比较大的对外开放,获得了较明显的繁荣的时候,也是非常多的:
1、古代的殷商,传说自从王亥从商丘开始发展“外贸”开始壮大,终殷商一代,都在保持着对外的交往,当然,还有持续的扩张,战争扩张伤害了殷商的实力。
2、秦的兴起,就是大量的吸收中原地区的才智、人才的结果,奠定秦国崛起的根基的商鞅变法,商鞅本人就是外来人才。李斯作《谏逐客书》 ,代表着秦国终于有了“王天下”而不是“霸天下”的心智。
中国以后也是要“王天下”的。未来中国的实际版图要比现在大的多得多,那些新加入的部分,当然不是以主权领土,而是以合伙人领土的资格加入的 ,心智上要转变。
2、大汉,两汉与莽新,都是积极开放的朝代,自张骞“凿空”西域之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立,带来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如今的很多的文化事物,农作物,经济作物,都是通过丝路传播进中原的,这一点,看看你身上穿的棉花,吃的面粉,做的凳子,相信能清楚对外开放的意义了吧?
3、魏晋南北朝与隋唐,实际上一直到唐朝,对外开放带来的增益,对于中原都是更多的。唐诗里面的波斯胡姬、昆仑奴这些文化符号,表现的就是大唐的外来文化的常见程度。
4、宋朝,这是大王朝里面少有的经济繁荣而武力衰弱的朝代,宋朝的财经能力在当时的世界上独一无二,它很好的把握住了当时环地中海那一个广袤地区的开发带来的经济机遇,外贸带来的收益,成为当时宋朝能在连番对外岁贡的同时还能繁荣的客观原因。
5、元朝,虽然在窝阔台与托雷这一代之后,蒙古帝国四分五裂,但是大元能在错误的经济政策下坚持那么久,对中原经济破坏那么严重,说没有靠全球吸敛财富才能维持,是不现实的。
明清两代,对外封闭,错过了全球大开发的历史进程,不提了。
对外开放对外交流,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必然的诉求,以我为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