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有个卖弄学问的出名场合,就是茴香豆的茴有几个写法,淋漓尽致地把一股酸腐而又毫无实际价值的那种味道写了出来。
同样,小学数学中对于乘法次序的要求也是一股满满的酸腐味。
“每个盘子8个桃”、“总共3个盘子”。这两句话无论先后次序是怎么样,都是没有问题的。既没有语言错误,正常人也没有理解困难。
3和8的次序都是无关紧要的。高考数学中,从来不会要求这种乘法次序,当然在更高等的数学中,更不会要求。
相反,学会任意交换两个乘数,恰恰是更符合数学思维的,因为本质上相当于同一问题用两个角度去处理。这是数学中常用方法,比如任意翻开图论的一本书,很快就会碰到这种方法的应用。
现在的小学数学教育已经有一种邪门的味道。一道几何题,出题人会故意把条件写得很模糊,比如不说明某个图形是正方形,或者不给某个角打上直角标记。但是解决问题又偏偏需要这些条件。
这种数学教育是没有多大意义的。纯粹就是为了折磨小孩,并且能够给这些所谓的老师延续自己的饭碗。
小学生就像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被挤兑着学这种东西。虽然对这套东西熟能生巧,又有什么用?没有任何价值,小学结束,全部扔掉。
以后随着生源的减少,这种趋势也许会更进一步发展。学生会被捆绑在教师身上,通过各种方法,比如教材、学习要求、细微末节等。而很多家长还以为这是老师负责任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