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两个字,正在悄悄打年轻人的脸。 别急着骂晚辈,数据先甩过来:90后00后在公共场合守规矩的比例,把50后60后按在地上摩擦。 原因不复杂。 小时候学校天天检查“红领巾是否系正”,地铁里广播循环“先下后上”,连打游戏挂机都要被队友举报。 规矩早被写进他们的日常代码。 反观部分大爷大妈,成长年代缺垃圾桶也缺罚款,一口浓痰吐习惯了,改起来就像让Windows95直接升级鸿蒙,系统不兼容。 杭州直接上硬菜:AI摄像头抓拍乱扔烟蒂,当场扣“文明分”,信用分掉线,共享单车都骑不了。 三个月,商圈吐痰率降四成。 技术不是万能,但能让脸皮薄的人先收手。 真正难啃的是“熟人社会”的面子。 小区花园里,你敢不敢跟天天遛鸟的邻居说“您别摘公共花坛的月季”? 多数人选择闭眼,毕竟明天还要一起排队做核酸。 所以别光吐槽“坏人变老了”。 给年轻人更多公共空间管理权,让扣分、曝光、志愿岗成为新日常;同时给老一辈台阶下,社区办个“文明换鸡蛋”活动,捡满一袋烟头换两斤土鸡蛋,比喊一百句口号都香。 文明从来不是道德高地的口水,而是每个人在摄像头和熟人目光之间,找到那个不让自己脸疼的位置。
外蒙古的年轻人最想逃离的其实不是穷困,而是隔壁的内蒙古。乌兰巴托的冬天取暖还靠
【15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