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凯教授在谈到半岛问题时,给韩国指出来一条明路,非常具有前沿性。 他建议中韩合作修建一条从山东烟台或威海通往韩国仁川的海底隧道,这不只是个交通设想,更可能改变整个东北亚的地缘格局。 韩国目前的地理位置其实挺尴尬。朝鲜半岛南北分裂后,韩国被彻底隔开,陆路完全不通,所有物资进出都靠海运和空运,能源、商品、人员流动全都受制于海上通道。 一旦国际局势紧张,航运受阻,韩国经济就会面临巨大风险。这种“准岛国”状态让它在能源安全和对外联系上始终缺乏自主性。 修一条跨海隧道,就能让韩国直接接入亚欧大陆的陆路网络。货物、车辆、人员甚至天然气管道都可以通过隧道输送,不再完全依赖港口和机场。 这不仅能大幅降低物流成本,还能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比如冬季能源紧张时,可以通过隧道直接输送天然气,减少对海上LNG运输的依赖。 更重要的是,这条隧道不是单方面施舍,而是中韩共同出资、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可以成立合资公司负责运营,收益按比例分配,确保双方利益平衡。 这样一来,项目就不再是单向援助,而是一个平等合作的长期基础设施工程。管理模式可以参考英法之间的英吉利海峡隧道,既有国家支持,又按市场化运作。 对韩国来说,这等于重新“接回”了大陆。老百姓出国不再只能坐飞机或轮渡,自驾就能穿过隧道进入中国,旅游、商务、探亲都会变得更方便。 人文交流多了,民间互信也会逐步提升。久而久之,韩国在心理和地理上都会更贴近亚洲大陆,而不是一味向西看。 对中国而言,这条隧道能强化山东半岛与朝鲜半岛的连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烟台、威海这些城市会成为对韩合作的前沿枢纽,带动整个环渤海地区的开放发展。 当然,技术上挑战不小。跨海隧道动辄几十公里,需要克服地质、水压、通风、安全疏散等一系列难题。但中国已经在港珠澳大桥等工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技术上并非不可行。 真正的难点可能在政治互信和双边协调。毕竟涉及跨境基础设施,安全、海关、检疫等问题都需要深度协商。 但这个设想的价值不在眼前能不能立刻开工,而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新思路:用互联互通化解地缘隔阂。 比起军事对峙和阵营对抗,一条连接彼此的隧道,或许才是半岛和平与区域稳定更扎实的基石。
高志凯教授在谈到半岛问题时,给韩国指出来一条明路,非常具有前沿性。 他建议中韩合
虚假允诺允诺
2025-09-29 23:26:4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