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左升右降”:身体里的“升降密码”,藏着健康的秘密​提到中医,很多人会听

飞翔说健康 2025-09-30 13:54:29

中医 “左升右降”:身体里的 “升降密码”,藏着健康的秘密​

提到中医,很多人会听到 “左升右降” 这个词 —— 既不像 “上火”“湿气重” 那样好理解,也不像 “望闻问切” 那样直观。其实它不是玄学,而是中医描述人体气血、脏腑运行规律的 “通俗密码”,甚至能帮我们看懂日常的头疼、失眠、消化差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就用 “大白话” 拆解这个概念,再聊聊它在生活里的实际用处。

一、先搞懂:“左升右降” 到底在说什么?

中医认为,人体不是 “零件堆”,而是一套会 “动” 的系统 —— 气血要循环、脏腑要工作,核心规律就是 “升降”:左边负责 “升”,右边负责 “降”,一升一降像齿轮一样咬合,身体才顺畅。

1. 从 “方位” 到 “功能”:不是真的 “左边右边”

这里的 “左” 和 “右”,不是我们低头看自己左手右手的 “方位”,而是中医对 “功能方向” 的总结:

左升:重点在 “向上、向外” 的动力。比如肝和脾这两个脏腑,就像身体里的 “小电梯”:肝要把气血往上送,滋养眼睛、头部(所以肝好的人眼睛亮、不容易头晕);脾要把吃进去的食物 “提炼” 成营养,往上输给心肺(所以脾好的人不容易乏力、面色红润)。

右降:重点在 “向下、向内” 的收纳。比如肺和胃:肺要把吸入的清气往下送,同时把身体里的 “浊气”(比如二氧化碳)排出去,还能帮大肠排便(所以肺好的人呼吸顺、不容易便秘);胃要把消化后的食物残渣往下推给小肠、大肠(所以胃好的人不容易胃胀、反酸)。

简单说:左升是 “供给”,把好东西往上送;右降是 “清理”,把没用的往下排。一旦这个 “升降节奏” 乱了,身体就会 “出故障”。

二、生活中常见的 “升降乱了”:这些症状可能和它有关

很多人没意识到,自己反复出现的小毛病,其实是 “左升右降” 失衡的信号。我们可以分成两类来看:

1. “左升不够”:该往上送的没送上去,身体会 “缺营养”

头晕、眼睛干:肝负责把气血往上输到头部和眼睛。如果 “左升” 弱了,头部没足够气血滋养,就容易头晕;眼睛缺了濡养,会干、看东西模糊,尤其早上起床更明显(中医叫 “肝血不足”)。

乏力、没胃口:脾要把食物营养往上送。如果 “左升” 差,营养堆在肚子里送不上去,人就会觉得没力气、不想吃饭,甚至吃完就腹胀(比如很多人饭后犯困,其实就是脾的 “升力” 不足)。

手脚凉:气血要靠 “左升” 的动力送到四肢末端。升力不够,气血到不了手脚,就会常年手脚冰凉,冬天更严重。

2. “右降不通”:该往下排的没排出去,身体会 “积垃圾”

上火、嗓子疼:肺要把 “热气” 往下排。如果 “右降” 堵了,热气排不出去,就会往上冒 —— 比如嗓子疼、牙龈肿、脸上长痘,尤其吃了辛辣、油炸食物后更明显(中医叫 “肺火上炎”)。

反酸、烧心:胃要往下推食物。如果 “右降” 反了,胃里的胃酸、食物往上涌,就会反酸、烧心,甚至打嗝有酸味(很多人说的 “胃食管反流”,其实和胃的 “降力” 不足有关)。

便秘、失眠:肺和大肠 “相通”,肺的 “右降” 能帮大肠排便;同时,心火也要靠 “右降” 往下收,才能让人安心睡觉。如果 “右降” 不畅,一方面大肠没动力排便,另一方面心火收不下来,就会又便秘又失眠。

三、临床怎么用?中医调 “升降”,不是 “头痛医头”

中医看病时,不会只盯着 “头晕治头、反酸治胃”,而是会先看 “左升右降” 是不是失衡,再从根源上调整。常见的思路有 3 种,生活里我们也能参考:

1. 调 “左升”:帮身体 “把好东西送上去”

肝的升力不足:用 “疏肝养血” 的方法。比如医生可能会用 “逍遥散” 这类方子,里面的柴胡、当归能帮肝 “提劲”,把气血往上送;平时也可以泡点玫瑰花茶(疏肝)、吃点红枣(养血),帮肝恢复 “升力”。

脾的升力不足:用 “健脾益气” 的方法。比如用 “补中益气汤”,里面的黄芪、党参能帮脾 “打气”,让营养顺利往上送;平时可以多吃山药、莲子、小米粥,这些食物能养脾,比吃补品更实在。

2. 通 “右降”:帮身体 “把垃圾排出去”

肺的降力不够:用 “清肺降气” 的方法。如果是肺火重,医生可能会用 “桑菊饮”,里面的桑叶、菊花能清热,再加点杏仁帮肺 “往下压”;平时可以煮点梨水(加川贝更好),梨能润肺,帮肺恢复 “降力”,缓解嗓子疼、上火。

胃的降力不够:用 “和胃降逆” 的方法。比如反酸、烧心时,医生可能会用 “左金丸”,里面的黄连、吴茱萸能帮胃 “往下推”;平时吃饭别吃太饱,饭后别马上躺,散步 10 分钟能帮胃 “降” 食物。

3. 简单小技巧:日常帮身体 “顺升降”

不用吃药,生活里的小习惯也能帮 “左升右降” 回归正轨:

按穴位:每天按揉 “太冲穴”(脚背上,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往上推)2 分钟,能帮肝 “升”;按揉 “内关穴”(手腕横纹上 2 寸,两筋之间)2 分钟,能帮胃 “降”,缓解反酸、心慌。

调整饮食:“左升” 弱的人,少吃生冷(比如冰饮、凉菜),会伤脾;“右降” 不通的人,少吃辛辣、油炸(比如火锅、炸鸡),会加重肺火。

调呼吸:每天睡前做 5 分钟 “腹式呼吸”—— 吸气时肚子鼓起来,呼气时肚子瘪下去,能帮肺 “降气”,既缓解失眠,又能改善便秘。

四、最后提醒:别把 “左升右降” 当 “万能公式”

虽然 “左升右降” 能解释很多常见问题,但中医讲究 “辨证”—— 比如同样是头晕,可能是 “左升不够”(肝血不足),也可能是 “右降不通”(肺火上冲),甚至是两者都有。

如果小毛病自己调了 1-2 周没好转,比如反复头晕、长期便秘、经常反酸,别硬扛,最好找专业中医师看看 —— 通过望闻问切,找到你 “升降失衡” 的具体原因,才能精准调理,让身体的 “齿轮” 重新转起来。

其实,“左升右降” 的核心,就是让身体 “该升的升、该降的降”—— 就像大自然里,太阳东升西落、河水从高到低,顺应规律,才是健康的根本。

1 阅读:41
飞翔说健康

飞翔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