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宣布了 9月30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要给乌克兰20亿欧元,专门用来生产无人机。(新华网) 冯德莱恩还说,大家都觉得乌克兰是欧洲的第一道防线,那就得多给军事援助,所以欧盟和乌克兰说好给这20亿,既能帮乌克兰扩大无人机生产规模,把产能用起来,欧盟自己也能受益。 简单说就是,欧盟掏钱,帮乌克兰造更多无人机,双方都能得到好处。 这20亿欧元砸下去,乌克兰的无人机工厂真要彻夜轰鸣了。要知道,乌克兰去年无人机产量突破500万架,但资金短缺让一半生产线闲置。如今欧盟这笔钱像是给生锈的齿轮灌满了润滑油——产能瞬间就能冲上高速轨道。 欧盟嘴上说是“援助”,眼里盯的却是乌克兰淬炼出的尖端技术。俄乌战场上,乌军改装无人机突袭坦克的视频屡屡刷屏,连西方军事专家都惊叹其创新力。这种用战火打磨出的经验,可比实验室里的纸上谈兵珍贵多了。 布鲁塞尔的政策文件里,“无人机墙”计划早已不是秘密。从波罗的海到黑海,欧盟急需构建智能防御网。但欧洲军工企业研发进度缓慢,一架民用无人机改装成本动辄数十万欧元。乌克兰呢?用十分之一的预算就能交出更凶悍的实战型号。 看看乌克兰的“海盗旗”攻击无人机,能在电磁干扰下精准锁定目标;再看看波兰边境刚刚测试的侦察无人机群,核心部件都印着基辅的商标。这哪里是单向援助?分明是欧盟用钞票换技术入场券。 乌克兰的工厂车间正上演奇迹。哈尔科夫某军工厂工人接受采访时抹着汗说:“我们靠拆解俄罗斯无人机零件逆向研发,现在流水线每七分钟就能下线一架新机。”这笔资金到位后,这样的生产线或将扩张三倍。 欧盟的算盘打得噼啪响。既能用乌克兰无人机填补自身防御短板,又能借机制衡俄罗斯的军事压力。更关键的是,未来欧洲无人机行业标准制定时,欧盟企业必将手握更多话语权——这才是隐藏在经济账背后的战略棋局。 不过硬币总有另一面。无人机产能暴增也可能加剧地区军事对抗强度,黑市零件流通风险更如影随形。去年联合国报告显示,中东地区截获的改装无人机中,30%核心部件源自东欧军工复合体。 这笔交易折射出当代军事合作的复杂面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互换:乌克兰获得重生机会,欧盟攥紧技术盾牌。当无人机呼啸着划过东欧天空,它们承载的早已不仅是炸药,更是两大势力在硝烟中达成的危险共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塔斯社消息,当地时间28日,俄国家杜马宪法委员会主席克利沙斯表示,俄方已掌握确凿
【23评论】【30点赞】
78
这是妥妥的把乌克兰当炮灰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