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免签协议的后果显现了! 大量俄罗斯人涌入中俄边境绥芬河市、黑河市、满洲里市、珲春市,毫不夸张的说,他们除了购买中国便宜好用的日用品外,有的甚至是来中国找男人来了。 傍晚的夜市里中俄双语此起彼伏,摊主们早就练出了一口流利俄语,吆喝着 “便宜,好吃”,俄罗斯游客也学了中文砍价的本事。有个叫伊万诺夫的大叔,拿着蓝莓跟摊主拉锯,左手比 “1” 右手比 “2”,一口带口音的中文说 “12 块吧,我多买点”,最后乐呵呵地拎着袋子走了。 今年秋天一下子来了 50 个俄罗斯留学生,有个姑娘跟老师聊起这事儿,笑着说现在家人想来看她随时能来,等毕业了干脆就留在中国找工作。 绥芬河的老商户更有感触,以前俄罗斯顾客来还得提前办签证,顶多囤点货就走,现在揣本护照说走就走,行李箱塞得满满当当。小到充电宝、保温杯,大到小家电、羽绒服,全是他们的目标。 不是说俄罗斯没有,实在是中国这些日用品性价比太高,质量扎实还便宜,同款保温杯在俄罗斯卖得比这儿贵一半。满洲里的跨境市场里,商户们干脆把货堆到门口,俄语价签标得清清楚楚,有的俄罗斯人甚至拉着小推车来扫货,说要带给亲戚朋友。 珲春更方便,跨境公交十几分钟就到,不少俄罗斯主妇每周都来,菜市里连俄罗斯酸黄瓜的腌料都能买到,根本不用囤货。 除了买东西,不少俄罗斯姑娘真的借着免签来这儿找缘分,这事儿在伊春嘉荫早成了传统。那儿的中俄国际集体婚礼都办了 10 届,累计 436 对新人喜结良缘。 有个叫尤利娅的俄罗斯姑娘,十几年前在婚礼上嫁给了嘉荫小伙,现在一口地道东北话,还是俩孩子的妈,天天拍短视频给俄罗斯网友安利伊春的冰雪。 嘉荫的桦树林子村还有条 “伊莲娜小巷”,纪念最早嫁过来的俄罗斯姑娘,村里 40% 的人都有俄罗斯血统,69 岁的丛成武爷爷说自己就是俄罗斯奶奶接生的,还会做正宗的俄式酸黄瓜。 免签后这事儿更普遍了,绥芬河的婚恋中介说,来登记的俄罗斯姑娘多了不少,她们觉得中国男人踏实顾家,而且边境城市生活习惯相近,沟通也方便。 有个在黑河做翻译的俄罗斯姑娘安娜,就是免签后常来出差,认识了开餐馆的本地小伙,现在俩人正筹备婚礼,打算把家安在黑河。其实这根本不是新鲜事,中俄边境通婚的传统都上百年了,以前办签证麻烦,见面都难,现在说见就见,缘分自然就多了。 现在去这些边境城市逛一圈,到处都是这种热热闹闹的画面:俄罗斯大叔在手机店挑耳机,姑娘们在服装店试裙子,街头的中俄情侣手牵手吃烤串,菜馆里中俄顾客互相分享美食。 这哪是什么 “后果”,分明是两国人越走越近的烟火气,免签拆了门槛,便宜好用的东西拉近距离,连缘分都跟着来了,这种实实在在的亲近,可比喊口号实在多了。
中俄免签协议的后果显现了! 大量俄罗斯人涌入中俄边境绥芬河市、黑河市、满洲里市、
流水无情坊
2025-09-30 18:34:47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