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23岁小伙新婚夜对妻子说:“婚后我不管做啥事,都要支持我。”谁知,婚后他却宅在家里,大门不迈,分文未挣,女人白天在外打工,晚上回家做家务带孩子,十几年毫无怨言,妻子:他打工是对才华的浪费! 1999年冬天,23岁的熊庆华和付爱娇在家乡的小屋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婚房不大,屋里贴满了红色喜字,窗外寒风呼啸,但屋内却有着暖暖的灯光。新婚夜,熊庆华带着憧憬和倔强对妻子说:“婚后无论我做什么,你都得支持我,我要画出一幅巨作。” 付爱娇当时有些犹豫,但还是微微一笑:“好,我支持你。”她不知道,这份“支持”,将是十几年的坚持与牺牲。 婚后的生活远比想象艰辛。熊庆华每天早上起床后便推开画室门,手握画笔,画室里的世界仿佛与外界隔绝。他一整天沉浸在颜料和画布中,不问钱财,不问柴米油盐。 付爱娇则一大早出去打工,顶着风雪去城里餐馆端盘子、洗碗,回来还要做饭、收拾屋子、哄孩子睡觉。 小小的屋子里总是弥漫着油烟味和孩子的哭声,而熊庆华仍旧全神贯注地画画,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有时付爱娇也会忍不住埋怨:“你一天到晚画画,家里钱都没有,我累得像条狗,你就不能帮点忙吗?” 熊庆华只轻轻摇头,眼神坚定:“我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这是对才华的尊重。”尽管如此,付爱娇从未离开过,他理解丈夫的梦想,也相信他总有一天会成功。 十几年间,村里人对他们的生活指指点点。有人笑:“你看看人家家里孩子都出去打工赚钱,你家倒好,男人一天到晚窝在屋里画画,家里钱都没有。” 甚至连付爱娇娘家人也劝她:“过不下去了就离婚吧,你辛辛苦苦赚钱,他连家都不管。”每一次劝说,她都坚定地摇头:“他在打工是浪费才华,我不能阻止他追求梦想。”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熊庆华的画室里不断堆满作品,从最初凌乱的画稿,到后来渐渐有条理的油画、素描、水彩,每一幅都承载着他的思考和热情。 孩子慢慢长大,学会了走路、会叫爸爸妈妈,也常常在画室门口好奇地瞧着父亲作画,偶尔伸手想抓画笔,父亲会轻轻拉回:“别动,这可是爸爸的心血。” 付爱娇就在一旁微笑,心中暗自佩服丈夫的专注。 2010年冬天,改变命运的机会终于到来。熊庆华的初中同学雷才兵回乡探亲,无意间走进画室。 狭小的房间里,堆满了上千幅画作,色彩浓烈奔放,构图大胆新奇,充满生命力。 雷才兵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连忙拍下照片发到网上。没想到,网络的力量超乎想象,一夜之间照片被转发无数,评论区里充满惊叹与赞美。 三天后,五幅画被以5000元一幅的价格卖出,这是熊庆华第一次感受到梦想变现的甜美。 从此,熊庆华的命运开始转折。2015年,他在北京798艺术区举办个人画展,展厅里人声鼎沸,一幅画卖到了7万元。 第二年,他的作品《金色大地》在拍卖会上以130万元成交。曾经嘲笑他们的村民,如今纷纷上门求画,甚至有人把家里值钱的摆件拿来换画。媒体称他为“中国毕加索”,熊庆华名声鹊起。 无论外界如何喧嚣,熊庆华仍然保持低调,回到家里依旧是那个专注画画的年轻人。付爱娇依旧每天早起打理家务,照顾孩子和丈夫,但她的脸上不再是疲惫,而是安慰与自豪。 她知道,自己这些年的坚持与包容,是丈夫能够专注艺术的基石。熊庆华也常常轻轻握住她的手说:“要不是你,我早就放弃了。” 熊庆华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农民出身青年通过艺术改变命运的传奇,更是妻子十几年默默守护、无怨无悔的爱情故事。
男子嫌妻子每月开销大,突然妻子拿了3000块钱给他。妻子跟他说:“下个月的菜,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