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炸伊朗?美以刚与卡塔尔谈好,几十架战机挺进中东, 美军战机密集飞赴中东的身影,让本就紧张的地区局势再添火药味。短短48小时内,7架KC-46A“飞马”加油机率先降落在卡塔尔军事基地,紧随其后的是数十架KC-135加油机与其他作战机型。 路透社、英国天空新闻网的报道将这场军事异动清晰呈现在世人眼前。这阵仗,与上一次美国轰炸伊朗核设施时何其相似,谁都能嗅到一丝山雨欲来的气息,这场军事部署的背景早已铺陈就绪。 此前在美国的斡旋下,以色列主动向卡塔尔低头道歉,帮美国解了燃眉之急,重新稳住了这个中东关键盟友的支持。卡塔尔的问题刚落定,欧洲国家便迅速跟进,将对伊朗重新实施制裁提上日程。 国际社会的目光齐刷刷聚焦伊朗,美军的战机调动更像是早已写好的剧本,精准踩在了节奏点上,加沙方向显然不是美军兴师动众的理由。以色列已经点头同意美国提出的加沙问题解决方案,当地局势暂时进入缓和期。 根本用不上如此大规模的战机集结,排除所有可能性后,答案只剩下一个——这一切都是冲着伊朗来的。美军在卡塔尔的军事基地本就是中东战略支点,如今大批战机入驻,无异于在伊朗家门口架起了枪炮。 伊朗的核计划始终是美以心中的一根刺。即便伊朗核设施曾在美国空袭中遭严重损毁,这个国家也从未放弃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伊朗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表态,承诺放弃核武器研发,可这样的保证在美以眼中根本不值一提。 以色列作为中东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把伊朗的核项目视作头号生存威胁,毕竟弹丸之地的以色列,根本承受不起“万一伊朗拥有核武”的风险。在以色列看来,别说核武器,就算是和平用途的核设施,也绝不能在中东出现第二个拥有者。 他们要的是绝对的地区霸权,容不得任何潜在威胁抬头。为了推进核能计划,伊朗早已找好了靠山。与俄罗斯达成的250亿美元核能协议摆在台面上,俄罗斯将为其建造4座大型核电站,这相当于给伊朗的核设施披上了一层“保护罩”。 要知道,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向来以强硬护“盟友”著称,自家参与建设的设施遭遇威胁,怎么可能坐视不理?这与此前以色列单方面突袭伊朗核设施的局面截然不同,如今的伊朗背后站着一个重量级玩家。 美以若真要动手,面临的麻烦可比上次多得多。上次轰炸尚能凭借空中优势速战速决,可这次只要炸弹落在俄罗斯参与建设的核电站,就等于直接打了俄罗斯的脸。俄罗斯会不会出动军事力量反制? 会不会在其他战略方向给美以制造压力?这些问题都像定时炸弹,让美以的决策多了重重顾虑。毕竟俄罗斯不是软柿子,硬碰硬的后果谁也承受不起。美军此次增派的战机中,加油机占了不小比例,这一细节耐人寻味。 KC-46A“飞马”和KC-135都是空中加油的“老手”,能大幅延长作战飞机的航程和滞空时间。这分明是在为长途奔袭、持续打击做准备——从卡塔尔基地到伊朗核设施所在地,往返数千公里,没有充足的空中加油支持,根本无法完成任务。 这种部署逻辑,进一步坐实了外界对“美以欲轰炸伊朗核设施”的猜测。欧洲国家的制裁叫嚣,更像是给美以的行动“摇旗呐喊”。可欧洲真的愿意跟着蹚这浑水吗?恐怕未必。 制裁能带来政治施压的效果,却不用承担军事冲突的风险,这才是欧洲乐于见到的。一旦美以真的开火,欧洲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油价飙升、难民潮等连锁反应,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精明的欧洲政客未必会真心支持。 伊朗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角色。这些年伊朗一直在强化防空体系,更拥有射程覆盖中东的导弹力量。此前以色列突袭伊朗核设施后,伊朗的导弹反击就曾突破以色列防空网,让以方吓出一身冷汗。 如今有俄罗斯的技术和资源加持,伊朗的防御能力只会更强。美以若贸然动手,能不能精准摧毁目标不好说,先付出惨重代价倒是大概率事件。说到底,美以的算盘打得再精,也绕不开俄罗斯这道坎。 美国想靠军事施压逼伊朗放弃核设施,以色列想借机消除潜在威胁,可他们都得掂量掂量,为了打压伊朗,与俄罗斯撕破脸是否值得。俄罗斯在叙利亚、乌克兰等问题上与美以早已存在分歧,若在伊朗核问题上再发生直接碰撞,很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地缘冲突。 卡塔尔基地的战机还在不断集结,美以的真实意图仍未完全显露。是真的要动手,还是借军事威慑配合制裁施压?答案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但可以肯定的是,伊朗核问题早已不是简单的“防扩散”议题,而是美、以、伊、俄四方势力的战略博弈场。 这场博弈中,没有真正的赢家。美以若动武,必将陷入新的战争泥潭;伊朗若强硬对抗,可能面临设施被毁的风险;俄罗斯若介入,会加剧与西方的对立。唯一能确定的是,中东的和平曙光,又一次被战机的轰鸣声遮罩。 美以的军事异动究竟会导向何方?全世界都在屏息观望。
当地时间10月1日,伊朗方面透露,伊朗防空部队,伊朗导弹部队,进入了“最高戒备状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