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朝鲜现在的下场,就会明白为何我国不向俄罗斯进行军事援助,为了帮助俄罗斯,朝鲜也算是掏空家底,结果呢,现在美俄却心平气和的谈判上,这下朝鲜的处境可谓尴尬无比...... 朝鲜这次是真把自己搭进去了,韩国情报部门早就透了底,说朝鲜给俄罗斯送了超100万发炮弹,还有好几千个集装箱的军事物资,甚至派了上万人的工程兵去俄罗斯帮忙搞后勤。 但实际情况比这还夸张,从2023年初刚开始小批量试探着送,到2025年直接大规模供货,朝鲜给俄罗斯的炮弹早超了1200万枚,导弹也送了150多枚,装满军事物资的集装箱堆得足足有2.8万个。 这些东西从朝鲜的罗津港装船,运到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再往前线送,俄罗斯在战场上每天要打出去上万枚弹药,好多都是靠这些物资撑着的。 而且派去的也不只是工程兵,1.4万名朝鲜士兵直接进了俄罗斯部队,跟着学无人机和火炮怎么配合打仗,等于把自家军队的实战训练搬到别人的战场上了。 为了凑够这些物资,朝鲜200多家军工厂全开足了马力干活,工人三班倒连轴转,以前闲置的老机床全换成了数控的,每月能造的炮弹从几十万枚一下子冲到了上百万枚。 可这种拼命生产的背后,是朝鲜把多年攒的库存全清空了,原材料还得靠俄罗斯给的钢铁和化工品才够,国内老百姓生活要用的资源被一直占着用,本来就够紧张的粮食和能源供应,这下更吃紧了。 即便这样,朝鲜还是咬着牙扛,毕竟靠军贸赚的55亿美元,再加上派人参战赚的劳务费,加起来超60亿美元,这钱差不多是朝鲜GDP的四分之一,要是没这笔钱,国内稳定都难。 可朝鲜掏心掏肺帮忙,没换来该有的重视,2025年3月美俄在利雅得开的那趟会,直接把这点戳穿了。 两国代表团谈了12个小时,最后达成了不少共识,像保证黑海能安全通航、让俄罗斯的农产品重新出口、不许打能源设施这些,会后发的声明里写了五条重点,可连朝鲜的名字都没提一句。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美俄还聊起了稀土金属合作的事儿,说好了四月中旬再接着谈,完全把这个“最大援助方”晾在了一边。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卡拉辛会后就轻描淡写提了句,说这次对话“难是难,但有进展”,对朝鲜的付出半个字没提;美国更干脆,一门心思要推动俄乌停火,压根没考虑过朝鲜现在难不难。 更讽刺的是,俄罗斯在战场上打出去的弹药,一半以上都是朝鲜给的,对朝鲜的依赖度都到40%了,可到了美俄谈判桌上,这些关键的支援仿佛成了可有可无的背景板。 朝鲜本来想靠援助换俄罗斯的技术,虽然也拿到了一些防空装备和卫星技术,但跟预期差远了,之前说好了要给的核潜艇技术,至今没见着实质性动静。 而美俄达成的粮食出口协议,反倒让朝鲜在东北亚的粮食合作里没了优势,之前盼着俄罗斯给的能源援助,也被俄罗斯先拿去兑现对美国的承诺了。 对比朝鲜这处境,咱国家保持克制就显得特别清醒。其实新中国早有过类似的教训,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了支持阿尔巴尼亚,咱们给了100多亿元的援助,结果好多物资都被浪费了,到最后关系还闹僵了。 那段时间,对外援助占了财政支出的7.2%,给国内经济添了不少负担。有过这种吃力不讨好的经历,咱们国家心里门儿清:军事援助从来不是简单送东西,一旦掺进去,很可能被绑在别人的战车上,想自主搞外交都难。 现在咱国家坚持不向任何一方提供军事援助,就是不想重蹈覆辙。美俄谈判的走向已经说明白了,大国之间博弈,核心永远是自己的利益,第三方的付出很容易被当成牺牲品。 咱既不会像朝鲜那样,把家底押在别的国家的冲突上,也不会违背中立立场去破坏国际平衡——毕竟黑海能不能安全通航、能源设施能不能保住这些事,从来不是靠送炮弹就能说了算的。 朝鲜现在这尴尬样,就是最实在的警示:那些堆得像山一样的炮弹,还有远渡重洋去帮忙的士兵,到最后不过是大国谈判桌上没人提的小透明。
墙倒众人推,印度这次是真没统战价值了,联合国第80届大会上,土耳其、沙特、马来西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