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别再把喊“统一”的都当自己人
近期国民党正在为竞选当主席折腾的你死我活,我一直都不想发表观点,是因为在我眼里这不过就是一出闹剧罢了!
然而,今天随意瞄了一眼,我发现国人不冷静!不是一般的不冷静,那是太不冷静了!
特别是这两天,有个别比较冷静的老铁私信我:我追随先生就是因为您与众不同,您有着一向为国为民的坚定立场。在国民党竞选当主席的关键时刻,希望笔骨先生好好发挥笔中带骨的风格让国人冷静下来。
为此,我觉得确实不能再继续沉默了,必须及时地给国人打打预防针!!!
我想说:政治立场不是贴在身上的标签,而是刻在心里的信仰。
不少人一听到“统派”二字,就理所当然地将洪秀柱和郑丽文归为同类。这种表面化的判断,恰恰掩盖了两人本质上的区别。
洪秀柱思考的是如何挽救“中国的国民党”,而郑丽文计算的则是如何利用“国民党的中国人”换取自己的政治前途。
01. 硬石与钢丝:两种原则的碰撞
洪秀柱的政治立场宛如一块坚硬的石头,砸在地上能溅起火星。她从“铁肺御姐”到“柱姐”的转型,靠的不是见风使舵,而是死磕“一个中国”底线。
当别人谈论两岸交流要“务实”时,她却坚持强调党史传承。她推动和平政纲不是空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带领青年学生跨海交流。
这种不屈的立场,甚至引来岛内台独分子骂她“顽固”。
洪秀柱的“顽固”不是不知变通,而是源于她深知某些原则不容妥协。在她看来,“九二共识”不是可以随意捏造的橡皮泥,不能被扭曲为“各表各话”的模糊空间。
她所要挽救的,不只是党徽上的蓝色,更是背后代表的“中国”二字。
相比之下,郑丽文的路数更像在走钢丝。她早年顶着“小辣椒”的名号冲锋陷阵,如今却被质疑有“蓝皮绿骨”之嫌。
02. 救党与用党:两种动机的对比
洪秀柱的“救”字背后,是对理念的坚守。2016年她就推动修改国民党政纲,将“九二共识”的重点明确为“一个中国原则”和“推动两岸统一”。
这一举动旨在终结敌对状态,避免冲突的可能性。即使在党内备受压力,她也从未折节。
郑丽文的“用”字逻辑,则体现在她的政治投机上。作为从民进党转投国民党的政治人物,她的立场转变本就让人质疑其坚定性。
她在两岸问题上的表态更多是“让2300万人开心,14亿人也开心”这类接地气却缺乏勇气的表述。
03. 热忱与冷计算:两种温度的差异
洪秀柱与郑丽文的本质区别,关键在一个“心”字。
洪秀柱的心是热的,她相信统一不是口号,而是关乎活生生的人的命运。她曾动情地表示,“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并呼吁“共同推动统一,实现民族复兴”。
在访问大陆时,她坦言“两岸血脉相连、文化同根”,即使被山川阻隔,只要心在一起,就没有跨不过的距离。
郑丽文的心则是冷的,她把统一视为跳板,能跳多高就跳多高。她宣称如果当选国民党主席,首先要“收拾民进党”,但对具体的两岸路线却含糊其辞。
这种精于计算的态度,与洪秀柱的真诚热忱形成鲜明对比。
04. 标签之下:两种政治人格的警示
网络时代,人们习惯于贴标签,似乎“统派”就是一个铁板一块的群体。现实远比这复杂。
洪秀柱在国民党主席选举的关键时刻公开澄清“未站队任何候选人”,并划出参选红线——“坚守‘九二共识’、两岸同属一中、谋求两岸统一”。她捍卫的是国民党的“核心价值”。
而郑丽文则表示接受“两岸任何结局”,这种模糊却包容的表述,与洪秀柱的明确立场形成对比。
对普通人而言,看人不能只看标签,否则很容易被人利用,得看行动!不仅要看你说了什么,关键是要看你做了什么!喊统一的人很多,但真心实意想救中国的,和拿统一当工具的,必须分清楚!
这种辨别不是拆台,而是让真正做事的人不被埋没,让投机者无处藏身。
洪秀柱的身影出现在大陆的阅兵场上,穿梭于两岸交流的会场中,她的每一步都踩得踏实而坚定。
郑丽文的脚步则停留在网络投票的虚拟支持率上,徘徊在“不统不独”的模糊地带。
前者让人看到两岸关系破冰的可能;后者只让人看到一片精心计算的迷雾。
最后,希望国人务必要檫亮眼睛,开动脑筋,否则,你就是一个个电诈犯瞄准的对象!!!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