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梅内伊彻底认清了,伊朗总统大概离职不远了。 伊朗终于清醒了,认识到妥协、下跪西方,换不来西方国家的认同以及解除自己的制裁,结果反而被西方国家去推动联合国对伊朗进行了制裁,令人震惊。 这位让哈梅内伊彻底失望的总统,正是2024年夏天当选的改革派领袖马苏德·佩泽希齐扬。69岁的他本是心脏外科医生,曾执掌大不里士医科大学校长之位,1997年踏入政坛后在哈塔米内阁做过卫生部长,骨子里带着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2024年5月前总统莱希坠机遇难,他抓住权力真空期,靠着“解除制裁、吸引外资”的口号打动了渴望改变的年轻人和中产,硬生生在选举中击败强硬派对手。 佩泽希齐扬上台时野心不小,7月就在《德黑兰时报》发文,一边赞扬中俄“危难时的友谊”,一边放话要和欧盟搞“建设性对话”。他甚至默许团队放出风声,愿以恢复伊核协议为代价和美国谈判,国际媒体立刻给他贴上“亲美派”标签,连中国的贺信都特意强调“中伊关系稳定”,明眼人都看得出是在敲警钟。可他没当回事,刚上任就推动放宽外汇管制,结果央行行长隔天就因“违反经济安全法”被撤职——谁都清楚,这是最高领袖身边的宪法监护委员会在亮红牌。 更打脸的是和西方的周旋。2025年4月到6月,伊朗在阿曼斡旋下和美国搞了五轮间接谈判,佩泽希齐扬团队私下透露“有望突破”,可转头以色列就空袭伊朗核设施,美国紧跟着炸了福尔道基地,第六轮谈判直接黄了。他提名的外交部长人选突然“因病请辞”,接任的还是莱希时代的旧臣,等于公开宣告他的外交路线破产。民众的耐心也耗没了,通胀突破40%,货币贬得像纸,加油站前的长队能排半条街,有人举着手机骂:“天天和美国人喝咖啡,倒是让我们加得起油啊!” 哈梅内伊的态度早从暧昧转向强硬。这位最高领袖一开始默许改革派上台,不过是想让佩泽希齐扬替经济困局背锅——毕竟街头抗议此起彼伏,总需要人出来“试水”。可当佩泽希齐扬真要触碰“向西倾斜”的红线,革命卫队立刻在波斯湾搞导弹试射,库姆神学院的学者集体骂他“背离伊斯兰价值观”。2025年9月,哈梅内伊干脆在电视讲话里明说:“和美国谈判是死胡同,他们只会撒谎欺骗。”这话落地没几天,英法德就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9月27日联合国制裁正式重启,把佩泽希齐扬的“外交成果”碾得粉碎。 佩泽希齐扬的悲剧,在于错把西方的霸权当成了谈判筹码。他以为放宽网络管制、反对强制头巾就能换得西方好感,却忘了2018年美国撕毁伊核协议时,欧盟的11项承诺也全成了空话。如今西方一边骂伊朗“违反协议”,一边默许以色列炸核设施,连意大利这样的经贸伙伴都不敢公开反对制裁,足见所谓“合作”全是骗局。更讽刺的是,他曾抱怨“过度依赖东方”,可当他求中国加快4000亿合作资金到位时,得到的只有“稳步推进”的回应,中俄在安理会投反对票已是最大支持。 现在的德黑兰政坛早变了天。佩泽希齐扬的办公室门可罗雀,而前总统内贾德正忙着在贫民窟演讲,把“让制裁见鬼去”的口号喊得震天响。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公开批评总统“对敌人抱有幻想”,等于给佩泽希齐扬的政治生命判了死刑。哈梅内伊这盘棋下得精准,用改革派试水,用制裁打醒民众,最后再推强硬派上台,既稳住了政权,又把矛盾甩给了西方。 佩泽希齐扬大概到最后都没明白,伊朗的安全从不在谈判桌上,而在革命卫队的导弹和金砖、上合的朋友圈里。妥协换不来尊重,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这道理哈梅内伊用一场权力洗牌彻底讲透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