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俄罗斯突然宣布了! 俄罗斯10月3日凌晨出动381架无人机和35枚导弹,对乌克兰多州能源设施发动大规模袭击,重点瞄准天然气运输基础设施。 乌克兰能源部当天就证实了袭击的严重性,苏梅州和切尔尼戈夫州的能源设施被砸得最狠,断电成了普遍现象。 波尔塔瓦州更惨,DTEK能源集团说当地部分天然气生产设施凌晨就停摆了,一点运转的迹象都没有。 381架无人机配合35枚导弹的组合拳,不是随机的狂轰滥炸,而是俄军精心策划的能源绞杀。选择凌晨发动袭击,掐准了能源设施运维最薄弱的时段;重点瞄准天然气运输与生产设施,更是直击乌克兰的冬季命脉——眼看寒冬将至,天然气既是居民取暖的保障,也是工业生产、军事设备运转的关键能源,俄军这一击,相当于直接断掉了乌克兰过冬的粮草。 苏梅州、切尔尼戈夫州的普遍断电,波尔塔瓦州天然气设施的彻底停摆,只是这场袭击的即时后果。往深处看,能源设施的损毁不是一天两天能修复的——天然气管道的焊接、运输站的重建、发电设备的调试,都需要专业技术和时间,而乌克兰在持续战事中,早已面临物资短缺、技术人员不足的困境。这意味着,接下来的日子里,不仅普通民众要在黑暗与寒冷中挣扎,前线乌军的后勤补给、武器维护也会因能源短缺陷入被动,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正是这场袭击最狠的地方。 俄军这波操作,其实是对之前精准打击关键节点战术的延续与升级。从早前炸毁变电站掐断顿巴斯前线补给,到如今集中火力摧毁天然气基础设施,俄军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现代战争中,能源就是战场血液,控制能源就能掌握主动权。相比与乌军在前线拼消耗,打击能源设施的性价比更高——既能以最小代价削弱对方的整体实力,又能瓦解民众的抵抗意志,还能减轻己方前线的作战压力,可谓一举三得。 长期以来,乌克兰的能源设施大多依赖苏联时期的老旧架构,缺乏现代化的防护与备份系统,一旦关键节点被摧毁,整个能源网络就容易陷入瘫痪。加上战事持续消耗,乌克兰根本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构建抗打击的能源体系,面对俄军针对性的能源袭击,只能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对乌克兰来说,如何在寒冬来临前抢修能源设施、争取外部援助,成了迫在眉睫的难题;对俄罗斯而言,能否通过持续的能源打击迫使乌克兰让步,还要看西方援助的力度与乌克兰的抵抗韧性。但无论如何,这场袭击都再次证明:能源安全早已成为现代战争的核心议题,谁能守住自己的能源命脉,谁就能在战场上多一分胜算。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俄罗斯重大转变 聚焦俄罗斯乌克兰局势
快报,快报! 俄罗斯突然宣布了! 俄罗斯10月3日凌晨出动381架无人机和35
坦荡的奶茶
2025-10-04 02:03:44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