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旅游之前必须掂量掂量#【南都快评:探索“小众秘境”,风险管理要放在首位】#探索小众秘境风险管理要放首位#假期出行,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不少景区开启“人山人海”模式,旅游体验难免受到影响,不少人选择避开热门旅游地,选择前往小众、冷门的目的地。对此,应急管理部微信公众号近日发布文章提醒游客:一些“小众秘境”,看似人少景美,但可能存在无人监管、无应急预案、无救援保障等问题,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这篇文章提供的信息很实用,可谓“小众出行”安全指南。比如常见的“野路探险”,近年来很受游客欢迎,但安全事故频发。文章就提醒,应当拒绝探险未开发的“野景点”,选择景区备案的成熟路线。而对于风险较高的山区行,文章还提到,应当提前下载离线地图;出发前向景区或民宿报备行程,标记补给点和紧急下撤路线,携带哨子,遇险按“三短三长三短”规律吹哨求救;对于山区比较常见突遇风雨这种情况,除了带好装备,文章还特别指出:若已出现浑身发冷、手脚僵硬等失温征兆,应当及时喝温热糖水补充能量,搓手跺脚促进血液循环,快速脱离低温环境。
就在这两天,全国多地出现不少“反向旅游”安全事故,相关风险值得重视。每一个热爱旅游的人,都应该重视“反向旅游”的安全风险。这既是自我保护,也是责任意识的体现。今年8月,深圳两名游客因为在台风预警期间违规进入自然灾害危险区被困,经救援人员近12小时的艰苦搜救才得救。事后,两名当事人被罚款5000元,这是全国首张自然灾害综合法规罚单。相信今后类似的罚单会越来越多,这也提醒游客,“反向旅游”之前必须掂量掂量。#十一旅游年轻人盯上小众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