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拒绝波音后,一位海外人士指出,如果美国制裁中国,中国所谓的国产大飞机根本造不下去。[送心] 最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争论,有人说美国只要真下狠手制裁,C919分分钟就得趴窝。这话乍一听好像挺有道理,毕竟飞机上确实用了不少进口零件。但仔细一想,事情可能没这么简单。 截至今年5月,C919已经交付了18架商业运营的飞机,分别飞在东航、国航和南航的航线上。这些飞机每天在天上飞,累计安全飞行超过3万小时,运送了200多万乘客。如果真像有些人说的那样脆弱,这些数据从哪来? 现在C919用的LEAP,1C发动机来自美法合资的CFM公司。但有个细节经常被忽略,这是合资企业,法国赛峰集团占一半股份。去年美国试图限制出口许可时,法方明确反对,供应并没有断。 更重要的是,国产发动机长江,1000A已经不是纸上谈兵了。今年3月开始验证飞行,5月直接上了C919实机测试。中国工程院院士8月在央视说这款发动机“很快能解决”,按计划2027年就能拿到适航证批量装机。这个进度已经够快了。 说到供应链,很多人以为C919就是个“组装货”。实际情况是,机头风挡玻璃、隔音材料、机翼和起落架的铝合金、客舱内饰这些关键部件,早就是国内企业在供应了。连航空液压油都已经拿到适航批准。这些细节不太被关注,但恰恰说明国产化一直在推进。 有人质疑没有欧美适航证就出不了国,这话放在十年前或许成立,但现在市场格局在变。尼日利亚民航局主动推进C919的适航认证评估,还想建非洲基地。越南签了30架订单,泰国航空也在谈。东南亚、非洲、中东这些市场,需求量其实不小。 波音和空客垄断全球市场这么多年,难道就没人想要第三个选项?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航空公司,面对两家巨头的定价和交付周期,其实挺头疼的。C919的出现,至少给了他们一个谈判的筹码。 中国商飞公布的确认订单超过1000架,总订单数过1500架。目标是2029年年产200架。这个产能规划,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背后需要整个供应链、生产线、人员培训系统的配套。 说实话,任何新飞机项目都要经历漫长的爬坡期。空客A320刚量产那几年,年产量也就30架左右。波音787从首飞到稳定交付,中间折腾了好几年。C919现在遇到的问题,本质上是所有新机型的成长痛。 有个角度值得想想,制裁会不会反而成了好事?听起来有点反常识,但过去几年的案例摆在那里。被卡脖子之后,反倒加速了技术攻关。长江发动机的进度能这么快,跟外部压力脱不开关系。 当然,C919现在还谈不上完美。产能爬坡需要时间,国际市场开拓才刚开始,很多技术细节还在优化。但说制裁就能让它停飞,这明显低估了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的应对能力。 全球航空制造业本来就是个高度国际化的行业,波音飞机上有日本和韩国的零件,空客离不开美国的发动机。大家都在全球供应链里互相依赖。想单方面切断某一方,最后可能是双输。 更何况,中国本身就是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场之一。未来20年预计需要近万架新飞机。这么大的市场蛋糕,没有哪家制造商愿意轻易放弃。所以真要说制裁,博弈的空间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 网友热评: “期待早日坐上南航的C919大飞机!” “从读中国民航大学的时候就一直期待C919了,这是中国骄傲!” “我在蓝天耕耘42个春秋,飞的都是苏、美螺旋桨飞机,现在你们能驾驶国产飞机更荣光、责任更重。” 如果有机会,你最想乘坐C919飞往国内的哪个城市?或者,你对C919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期待呢?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美议员喊话特朗普:若北京不答应美国的要求,就不准中国做一件事。特朗普最近消停了,
【1评论】【5点赞】